[发明专利]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834.8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张伯彦;叶培;刘慧芳;刘旭;谢波;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C12N15/13;A61K39/4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巅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9 | 代理人: | 蒋舫玮;张琤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埃博拉 病毒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具体到,涉及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如下所示的(1)-(3)中的一组:(1)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2)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3)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本发明的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具有增强的ADCC活性,以及良好的抗原结合活性和病毒中和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领域,涉及一种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左右;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截至2014年12月02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预防和和治疗药物。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对埃博拉出血热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整体态势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抗病毒药物、RNA干扰药物和核苷酸类药物是抗埃博拉病毒的5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均处于研究阶段。
由于缺乏可用疫苗,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中和抗体、小分子抗病毒药物、RNA干扰药物和核苷酸类药物是埃博拉病毒治疗性药物研究重点。
美国Mapp公司与加拿大Defrus公司联合研制的ZMapp抗体是一种在烟草表达系统生产的抗埃博拉病毒实验性治疗药物,由c2G4、c4G7和c13C6三个嵌合抗体组成,分别识别埃博拉病毒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GP2、GP1-C、sGP结构域,通过阻断埃博拉病毒表面抗原GP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介导ADCC等免疫效应发挥抗病毒机制。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研究结果显示,ZMapp抗体具有良好的中和埃博拉病毒活性。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以来,基于“同情性用药”原则在紧急状态下被批准用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治疗;目前已有9名患者接受此治疗,6名患者获得较好疗效、2名患者因为年龄偏大及用药时间晚等原因死亡、1名患者在治愈后复发。ZMapp抗体临床给药方案、安全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应对埃博拉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措施。然而,近2万名中国公民在非洲疫区工作和生活、中非有大量的商务贸易往来等客观因素为我国防控埃博拉疫情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CDC以及我军派遣的援非医疗队在疫区一线工作,直接面对埃博拉患者,成为埃博拉出血热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研制具有更好抗病毒效果的抗体药物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去除岩藻糖糖基化技术大大提高抗埃博拉病毒蛋白抗体的ADC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活性。具体地,本发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抗埃博拉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如下所示的(1)-(3)中的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8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