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催化热裂解装置中液相乙烯的回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0832.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袁博;藏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慧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2 | 分类号: | C10G11/02;C07C7/00;C07C1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2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热裂解装置 液相乙烯 回收结构 燃料气罐 分离罐 裂解炉 裂解气 底液 开石 脑油 乙烯 催化热裂解制 裂解气压缩机 进料分离罐 管线连接 技术要点 脱甲烷塔 乙烯装置 有效减少 控制阀 燃料气 入口处 吸入罐 阀门 回炼 碳二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分离罐底的液相乙烯的回收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装置的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底液相部位引出一条管线连接到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入口处。并增加相应的阀门、控制阀等设施,在开石脑油裂解炉和不开石脑油裂解炉两种工况下运行。从裂解气分离罐底部液相中进一步分离产业价值高的乙烯。从而解决了现有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罐中液相乙烯无法回收的问题。其能有效减少燃料气罐底液相乙烯的损失,为碳二回炼提供可靠手段,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工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在催化热裂解装置中液相乙烯的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乙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基本原料,同时也是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乙烯主要应用于工业、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在合成材料方面,乙烯大量用于生产聚乙烯、氯乙烯、聚氯乙烯、乙苯、苯乙烯、聚苯乙烯及乙丙橡胶等;在有机合成方面,乙烯则广泛用于合成乙醇、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醛、乙酸、丙醛、丙酸及其衍生物等的合成;乙烯经卤化,还可以制成氯代乙烯、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等等。乙烯的市场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化工产品之一。
目前工业上所使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催化热裂解制乙烯工艺是使用常压渣油进行深度裂解生产乙烯的装置,但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分离罐底携带液相乙烯的问题在技术上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为此,亟需一种回收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分离罐底液相乙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催化热裂解装置中液相乙烯的回收结构;解决了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罐底携带液相乙烯的问题,其能有效减少乙烯在燃料气中的损失,间接使乙烯收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有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的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冷箱,其特征是: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装置中的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底液相出口管线上串接有两个阀门,该两个阀门之间引出一条液相管线,该液相管线与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的入口处相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改变了以往从上游来的裂解气经管线送至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罐上部气相送至下一单元,下部液相经管线送至脱甲烷塔,其中液相包含的部分乙烯将随着燃料气一起进入燃料气管网,从而造成乙烯损失的情况。本方案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装置的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底液相部位引出一条管线连接到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入口处。将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下部液相物料经管线引入到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进料线中,重新进行分离,降低燃料气中乙烯的含量,大大降低乙烯损失。本发明能有效减少燃料气罐底液相乙烯的损失,在不投用石脑油裂解炉时尤为明显。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既解决了催化热裂解装置中燃料气罐底液相乙烯的回收问题,又提高了乙烯收率,增加装置收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结构示意简图。
主要部分的附图说明:V001为裂解气脱甲烷塔进料分离罐;V002为裂解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E001为冷箱;PL-001为液相管线;PG-002气相管线;PL-003为液相管线;PL-004为液相管线;PG-005气相管线;PG-006气相管线;PL-007为液相管线;;
下面将结合附图并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其中的例子而已,并不代表本发明所限定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慧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慧泽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0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