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部分停用的排气涡轮增压内燃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6673.3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8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F·克拉默;V·斯米利亚诺夫斯基;F·J·布林克曼;H·M·金德尔;F·A·萨默霍夫;H·弗里德里希斯;J·克默林;A·库斯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007 | 分类号: | F02B37/007;F01N13/10;F02M35/10;F02D17/02;F02D41/00;F02D23/00;F02B37/10;F02B37/12;F02B7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张颖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部分 停用 排气 涡轮 增压 内燃 发动机 | ||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系统,包括:
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其具有至少两个汽缸,所述至少两个汽缸被布置成第一汽缸组和第二汽缸组,每个汽缸具有至少一个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被相应的排气管线附接以用于通过排气排放系统排出排气,每个汽缸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被相应的进气管线附接以用于通过进气系统供给增压空气;
所述第一汽缸组的每个汽缸即使在所述内燃发动机的部分停用过程中也是可运行的,并且所述第二汽缸组的每个汽缸是依靠负载的可切换汽缸;
所述第一汽缸组的每个汽缸的每个排气管线合并以形成第一整体排气管线,进而形成第一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汽缸组的每个汽缸的每个排气管线合并以形成第二整体排气管线,进而形成第二排气歧管;
所述第一汽缸组的每个汽缸的每个进气管线合并以形成第一整体进气管线,进而形成第一进气歧管,所述第二汽缸组的每个汽缸的每个进气管线合并以形成第二整体进气管线,进而形成第二进气歧管;
第一排气涡轮增压器,其具有布置在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的第一涡轮以及布置在所述进气系统中的第一压缩机,所述第一涡轮与第一压缩机被布置在第一可旋转轴上;
第二排气涡轮增压器,其具有布置在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的第二涡轮以及布置在所述进气系统中的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二涡轮与第二压缩机被布置在第二可旋转轴上;
所述第一涡轮布置在所述第一汽缸组的第一整体排气管线中并且所述第二涡轮布置在所述第二汽缸组中的第二整体排气管线中,以及
所述第一压缩机布置在所述第一汽缸组的所述第一整体进气管线中并且所述第二压缩机布置在所述第二汽缸组的所述第二整体进气管线中,所述第一压缩机与第二压缩机是并联布置的,并且
所述第一汽缸组的第一进气歧管和第二汽缸组的第二进气歧管通过连接件彼此可连接,第一关闭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连接件中,其中第二关闭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压缩机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所述第二整体进气管线中,其中第三关闭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整体排气管线中,并且其中当所述机械增压的内燃发动机的负载低于阈值时,所有关闭元件均被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提供了第一辅助驱动,所述第一辅助驱动至少在驱动方面可连接到所述第一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所述第一可旋转轴,以便额外地使得功率可用于所述第一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所述第一压缩机的驱动并且将所述功率输出到所述第一压缩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提供了第二辅助驱动,所述第二辅助驱动至少在驱动方面可连接到所述第二排气涡轮增压器的所述第二可旋转轴,以便额外地使得功率可用于所述第二排气涡轮增压器的第二压缩机的驱动并且将所述功率输出到所述第二压缩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驱动和所述第二辅助驱动均是机械驱动的辅助驱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驱动和所述第二辅助驱动均是电驱动的电动机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电动机器均可操作为发电机以便接收来自相关联涡轮的功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关闭元件是活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旁通管线,所述第一旁通管线从所述第一涡轮上游的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分支并且通入所述第一涡轮下游的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第一废气门关闭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旁通管线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旁通管线,所述第二旁通管线从所述第二涡轮上游的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分支并且通入所述第二涡轮下游的所述排气排放系统中,第二废气门关闭元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旁通管线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整体排气管线与所述第二整体排气管线在所述第一涡轮与所述第二涡轮的下游合并以形成共用的整体排气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6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