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式道路交通信号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3467.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范翠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万家灿灯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F21S9/03;F21V21/22;F21W1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16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道路 交通 信号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式道路交通信号灯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信号灯是在交叉路口指挥车辆有序通行的指挥工具,传统的交通信号灯一般都采用市电作为能源,并固定安装在交叉路口,这种交通信号灯,工作完全依赖市电,对于没有市电的地方,以及施工中的临时路口,根本无法使用,现有技术的移动太阳能交通信号灯移动使用时不方便,太阳能利用效率低,操作控制起来比较繁琐,而且,一般的交通信号灯结构简单,高度一定,便会导致一些问题,如一些车辆较高,而导致后面的车辆无法看到交通信号灯,在一些大型车辆后往往看不到;另外在大雾天气下能见度低,其信号灯也会因为较低而无法看清楚,不能满足现有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式道路交通信号灯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太阳能式道路交通信号灯装置,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由灯体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灯体组件底部的上升降件组成,所述上升降件内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顶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内螺纹腔,所述下机体由向上延伸并伸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第二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底部的移动底座组成,所述第二套管左右两侧外壁对称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套管内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套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两侧内壁底部对称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滑块,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伸入所述第一内螺纹腔内且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所述移动底座内部设有转换空腔,所述转换空腔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转换空腔下方的所述移动底座内设有滑动腔,所述第一螺杆底部贯穿所述移动底座顶部外壁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底部端面伸入所述转换空腔内且固定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左侧端面内嵌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转换空腔内的主控锥形轮,所述转换空腔底部设有第二锥形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灯体组件顶部倾斜设有太阳能光伏板组件,所述灯体组件前后左右侧端面均设有信号灯,所述信号灯上方的所述灯体组件外表面上均设有挡雨板。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滑动腔内设有向下延伸并贯穿所述移动底座壁体的升降推杆,所述滑动腔内的所述升降推杆顶部边缘处设有限位滑块,所述升降推杆内顶部设有第二内螺纹腔,所述第二内螺纹腔内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顶部贯穿所述滑动腔上方的所述移动底座壁体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螺杆顶部端面伸入所述转换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形轮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底座底部四周均设有滚轮,所述移动底座底部端面中间位置处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设有支撑块,所述升降推杆底部端面伸入所述沉槽内且与所述支撑块顶部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沉槽与所述支撑块大小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上升降件内设向下延伸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顶部中间位置处设向下延伸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设第一内螺纹腔,下机体由向上延伸并伸入第一腔体内的第二套管以及设置在第二套管底部的移动底座组成,第二套管左右两侧外壁对称设第一滑槽,第二套管内设用以与第一套管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两侧内壁底部对称设伸入第一滑槽内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导滑块,第二腔体内设伸入第一内螺纹腔内且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杆,从而实现滑动升降配合,提高灯体组件运行稳定性,在搬运和运输时减少暂用空间便于移动,通过自动控制升降调节,从而后车视线不容易被前遮挡,提高车辆有序通行效率以及安全性。
2. 通过转换空腔右侧内壁上设第二滑槽,转换空腔下方的移动底座内设滑动腔,第一螺杆底部贯穿移动底座顶部外壁且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螺杆底部端面伸入转换空腔内且固定设第一锥形轮,第二滑槽内设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与第一电机动力连接,第二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移动滑块,移动滑块左侧端面内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动力连接伸入转换空腔内的主控锥形轮,转换空腔底部设第二锥形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切换,减少劳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万家灿灯具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万家灿灯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4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