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体安检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以及滤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3118.5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李元景;赵自然;吴万龙;阮明;金颖康;丁光伟;沈宗俊;赵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5/00 | 分类号: | G01V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安检 设备 及其 操作方法 以及 滤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X射线源人体安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装置、一种包括该滤波装置的人体安检设备,以及一种人体安检方法。此外,本发明还可以用于人体医学辐射诊疗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X射线设备进行人体安检的技术基于不同原理主要分两种:透射成像技术和背散射成像技术。X射线透射成像技术是指利用X射线穿过被检查人体,由计算机分析处理穿过人体之后的X射线信号,形成人体透视图像,这是目前检查人体体内、体表藏匿物品的主要技术手段。X射线背散射技术则是使用微量X射线源扫描被检人,通过接收人体表面散射回的射线信号,获取人体表面及物体的轮廓图像,这一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人体随身携带的危险品。
事实上,人体在接受X射线照射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损伤,因此不同的放射防护体系下均有一套严格的剂量限值规定。为减少不必要的人体辐射损伤,同时实现人体安检目的,现有的人体X射线安检设备一般均设置多个剂量输出档位,并且是通过调节X光机的电压电流参数等实现几个剂量输出档位之间的调节,在普检或常规安检时采用低剂量、微剂量对人群进行安全检查;对怀疑对象或重点地点、重点时段等非常规情况下,采用较高剂量进行安检,便于安检图像更清晰、辨识更快捷可靠。但是,在实践中,不同剂量档位间的输出剂量差距有限。而且,现有的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在执行人体扫描时,一般只对整个人体进行整体扫描或对人体固定躯位进行局部扫描;不易灵活实现人体任意躯位扫描安检,并且在进行局部扫描时也不能对不必要检查或重要器官进行防护以减少辐照损伤。
然而,安检的目的、对象的不同,对人体不同躯段的安检关注度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如何能够实现人体安检设备根据不同需求及时调整扫描区间以及适合的剂量输出档位,以对人体任意躯段进行安检,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是当前业界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安检设备,其能够实现出射的射线束在宽量程的高剂量和超低剂量之间的灵活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安检设备,其能够在方便地实现对人体任意躯段的安全检查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前述人体安检设备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出射的射线束在宽量程的高剂量和超低剂量之间的灵活转换。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前述人体安检设备的方法,其能够在方便地实现对人体任意躯段的安全检查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体安检设备的滤波装置,其能够辅助该人体安检设备实现出射的射线束在宽量程的高剂量和超低剂量之间的灵活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人体安检设备的滤波装置,其能够辅助该人体安检设备在方便地实现对人体任意躯段的安全检查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人体安检设备,包括:射线源,具有射线束出口并且用于出射射线束;以及导束盒,用于对射线源出射的射线束进行导束;该人体安检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射线源的射线束出口和导束盒之间的滤波装置,滤波装置包括:
外壳;和
滤波笼,滤波笼设置在外壳内,并且通过由不同材料制成和/或具有不同厚度的两对以上滤波片围绕而成;其中,滤波笼能够沿其中心轴线转动,以使得两对以上滤波片中的至少一对能够对来自射线源的射线束出口的射线束进行滤波衰减,从而调节人体安检设备的射线束输出剂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人体安检设备还可以包括:一对滤波区域限定杆,一对滤波区域限定杆分别设置在滤波笼的沿其中心轴线相反的两个端部,并且一对滤波区域限定杆被构造成能够沿滤波笼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移动,以限定两对以上滤波片中的至少一对在一对滤波区域限定杆之间的滤波区域,从而限定射线束的扫描范围。这里,该对滤波区域限定杆的移动例如可以由步进电机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对滤波区域限定杆的材料和直径可以被设计成足以屏蔽和阻挡由射线源出射的射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