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路复用器及其合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141.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6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绪海波;陈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93 | 分类号: | G02B6/293;G02B6/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陈琳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路复用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器及其合光方法,其包括:第一1/2波片、第二1/2波片、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一1/4波片、第二1/4波片、法拉第旋光片、以及第三分束器;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同时接收经过第一1/2波片的第一路P偏振光和第二路P偏振光,第一1/4波片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分束器的光线;所述第二分束器同时接收经过第二1/2波片的第三路P偏振光和第四路P偏振光,第二1/4波片接收经过第二分束器的光线;法拉第旋光片接收经过第一1/4波片和第二1/4波片的光线;第三分束器接收经过法拉第旋光片的光线。本多路复用器通过分束器的合光,以及波片的旋光作用达到多路光合成为一路光的作用,即多信道汇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接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复用器及其合光方法。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多路并行光收发结构的示意图,其为多路并行的TOSA(光发射器件,Transmit Optical Sub-Assembly)和多路并行的ROSA(光接收次模块,Receiver OpticalSubassembly)使用共同的波分复用器结构,其包括发光阵列1、第一微透镜阵列2、光探测器阵列3、第二微透镜阵列4、全反射镜6、波分复用器5和两光纤准直器7。该波分复用器5包括一平板型固定元件501,固定元件一面为全反射面502,另一面为干涉滤波片阵列503,分别与发光阵列1各发光单元相对应,只透射所对应发光单元的波长光。第一微透镜阵列2与发光阵列1对应,第二微透镜阵列4与光探测器阵列3对应;发光阵列1与光探测器阵列3垂直设置并上下错开;两光纤准直器7平行设置,分别作为输入光纤准直器702接收入射光信号和输出光纤准直器701发射光信号,入射光与发射光上下平行通过波分复用器5;全反射镜6置于发射光路中,将发射光反射90°与入射光平行,或者置于入射光路中,将与发射光平行的入射光反射90°进入光探测器阵列3。
现有多路并行光收发结构由两个全反射平面形成的波分复用器,其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分束器的合光、以及波片的旋光作用达到多路光合成为一路光的多路复用器及其合光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器,其包括:发出第一路P偏振光的第一激光发射器、发出第二路P偏振光的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出第三路P偏振光的第三激光发射器、发出第四路P偏振光的第四激光发射器、第一1/2波片、第二1/2波片、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一1/4波片、第二1/4波片、法拉第旋光片、以及第三分束器;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同时接收经过第一1/2波片的第一路P偏振光和第二路P偏振光,第一1/4波片接收经过所述第一分束器的光线;所述第二分束器同时接收经过第二1/2波片的第三路P偏振光和第四路P偏振光,第二1/4波片接收经过第二分束器的光线;法拉第旋光片接收经过第一1/4波片和第二1/4波片的光线;第三分束器接收经过法拉第旋光片的光线。
优选地,第一路P偏振光、第二路P偏振光、第三路P偏振光、以及第四路P偏振光均为不同波长的光束。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束器位于所述第一1/2波片的前方,所述第一1/4波片位于所述第一分束器的前方,所述第二分束位于所述第二1/2波片前方,所述第二1/4波片位于所述第二分束器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法拉第旋光片均位于所述第一1/4波片和第二1/4波片前方。
优选地,所述第三分束器位于所述法拉第旋光片前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器的合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第一路P偏振光经过第一1/2波片变成第一路S偏振光;第三路P偏振光经过第一1/2波片变成第三路S偏振光;
第二步:第一路S偏振光和第二路P偏振光同时经过第一分束器进入第一1/4波片;第三路S偏振光和第四路P偏振光同时经过第二分束器进入第二1/4波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