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装配式钢‑预制混凝土楼板组合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5055.9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曲冰;程积润;侯和涛;刘锦伟;邱灿星;罗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11469 | 代理人: | 赵文成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预制 混凝土 楼板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装配式钢-预制混凝土楼板组合梁。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楼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栓钉、槽钢、弯筋等),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
目前,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梁为钢-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梁和钢-叠合整体式混凝土楼板组合梁。
钢-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梁由钢梁、现浇混凝土楼板和抗剪栓钉组成,具有整体刚度大、组合作用显著等优点,可适用于平面布置复杂的楼面。但存在以下缺点:①湿作业量很大,导致施工效率低,成本高且污染环境;②模板与现场支架多,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成本;③钢梁和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浇筑后即为一体,无法拆卸,导致在既有结构的楼板荷载增加时,无法更换厚的楼板,楼板损坏时,无法更换新的楼板,并且楼板不能循环使用,不适合建筑工业化。
钢-叠合整体式混凝土楼板组合梁由钢梁、叠合整体式混凝土楼板和抗剪栓钉组成,同样具有整体刚度大、组合作用显著等优点,而且现场节省了模板与部分支架,相较于钢-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梁施工效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现场仍需要浇筑混凝土来实现组合作用,湿作业较多,导致施工效率低,成本高且污染环境;②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和钢筋桁架混凝土组合楼板在跨度较大时需支设支架,板底需做防火和防腐处理,成本较高;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平板)和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在跨度大于1.8m时需支设支架,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跨度大于3.6m时需支设支架,进一步降低了施工效率,提高了成本;③钢梁和叠合整体式混凝土楼板在浇筑后即为一体,无法拆卸,导致在既有结构的楼板荷载增加时,无法更换厚的楼板,楼板损坏时,无法更换新的楼板,并且楼板不能循环使用,不适合建筑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湿作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并且能够实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更换和循环使用的全装配式钢-预制混凝土楼板组合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装配式钢-预制混凝土楼板组合梁,包括带有上翼缘的钢梁、多个在同一平面内相互组合的预埋有导槽的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构件、C型夹具、紧固件和端部限位构件,其中:
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设置在所述钢梁的上翼缘的上表面;
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连接构件相配合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预埋有内丝套筒;
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通过所述C型夹具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钢梁的上翼缘的上表面,所述C型夹具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水平连杆和第二水平连杆,所述第一水平连杆和第二水平连杆之间设置有竖直连杆,所述竖直连杆均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杆和第二水平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平连杆和竖直连杆均垂直的第三水平连杆,所述第二水平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三水平连杆伸在所述导槽内;
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的高强螺栓、拧在所述高强螺栓末端的螺母以及焊接在所述螺母端部的摩擦钢板,所述摩擦钢板紧贴在所述钢梁的上翼缘的下表面;
所述端部限位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螺栓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端部放置在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钢梁的上翼缘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构件的底部为碗状结构,上部为方形结构并且顶部开口,所述连接构件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内丝套筒相对应的第一通孔;
或者,所述连接构件为方钢管,所述方钢管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内丝套筒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相互垂直的长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螺纹孔内的高强螺栓、设置于所述高强螺栓端部的球铰以及设置于所述球铰末端的摩擦钢板,所述摩擦钢板紧贴在所述钢梁的上翼缘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槽由预埋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内的C型钢形成,所述C型钢的底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的底面平齐,所述C型钢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楼板之间锚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上翼缘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C型夹具和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与预制混凝土楼板接触的一端上部设置有限位爪,所述限位板与预制混凝土楼板接触的一端的侧壁与所述底板的侧壁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二钢梁的翼缘宽度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50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