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亚铁-硅酸盐体系处理污水的电絮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4749.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毛旭辉;崔佳鑫;王旭;张婧;朱华;肖巍;汪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20;C02F101/36;C02F101/3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马丽娜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亚铁 硅酸盐 体系 处理 污水 絮凝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亚铁‑硅酸盐体系处理污水的电絮凝方法,首先向污水中加入硅酸盐,以铁作为阳极,锌或铝作为阴极,通入空气进行电解,此时阳极溶出的亚铁离子与硅酸盐形成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的配合物,使得O2更容易发生单电子还原生成H2O2,并进一步通过Fenton效应产生大量的·OH,·OH作为一种强氧化剂无选择性地降解并矿化有机污染物;氧化结束后,将锌或铝作为阳极,铁作为阴极,阳极溶出的锌离子或铝离子与硅酸盐反应或水合形成絮体,进一步去除体系中的污染物、硅酸盐和溶解铁。本发明通过简单地添加硅酸盐和调转电极极性,赋予传统电絮凝过程以较强的氧化能力和复合絮凝能力,彻底地去除了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操作简单,成本低,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亚铁-硅酸盐体系处理污水的电絮凝方法。
背景技术
电絮凝法是将络合吸附与氧化还原、酸碱中和、气浮分离结合起来的废水处理工艺。其利用铝阳极或铁阳极溶出,原位生成高活性的多形态聚铝或聚铁絮凝剂,将水体中污染物微粒聚集成团并沉降或气浮分离的除污工艺。电絮凝法具有效率高、泥量小并易于固液分离、无需外加药剂、二次污染少、操控和设备维护简单、易于自动控制和最终出水中总溶固(TDS)小等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处理重金属、氟离子以及染料等无机、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电絮凝处理废水的机理为:以铝、铁、锌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3+、Fe2+、Zn2+等离子,再经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同时,带正电的絮凝剂与污染物颗粒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络合聚集成团,生成可沉降的絮凝体。有机分子可通过阳极氧化分解成小分子而易于被絮凝剂吸附,染料和溶解态的金属离子则可通过阴极的电还原沉积作用与水体分离。废水呈碱性时,阳极溶出产生的金属离子经水解和络合作用消耗了废水中过多的OH-,使pH下降;而对于酸性废水,金属氢氧化物和阴极电解水产生的OH-能消耗废水中H+,使pH上升,因而,电絮凝有一部分中和酸碱的作用。另外,当处理含油废水等形成的絮体微轻、难沉降时,还可利用阴极析氢或耦合后续电气浮工艺,由电解水产生的O2和H2(直径不超过60μm,远小于加压气泡粒径)在上浮过程中将微轻絮体带至水面达到分离目的,而该过程无需外投PAM等试剂和处理絮凝污泥。电气浮还兼具一定电氧化去除COD的功能。
电絮凝技术可处理电镀、印染、制药、制革、造纸等多种行业废水,目标污染物包括铬、磷、氟、染料等。由于其原位产生絮凝剂的特点,因此具有活性高、易操控、泥量低等优点。但是因为废水水质和目标污染物属性差异较大,针对各种复杂水质和污染物尤其是较多有机污染物时,单纯的电絮凝工艺效果较差。虽然从原理上讲,废水进行电解絮凝处理时,不仅对胶态杂质及悬浮杂质有凝聚沉淀作用,而且由于阳极的氧化作用和阴极的还原作用,能去除水中多种污染物。但是,电絮凝体系的氧化能力通常比较弱,其污染物的主要去除途径还是絮凝沉淀过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电絮凝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亚铁-硅酸盐体系处理污水的电絮凝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利用亚铁-硅酸盐体系处理污水的电絮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污水中加入硅酸盐,调节体系的pH值为5-9,通入空气或氧气,以铁作为阳极,以锌或铝作为阴极,通电流进行氧化;
(2)氧化结束后,以锌或铝作为阳极,以铁作为阴极,通电流进行电絮凝。
体系中加入的硅酸盐包括但不限于偏硅酸盐、二硅酸盐,且浓度为2-50m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4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经济型燃煤电厂末端高盐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