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光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3586.4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0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旗金属表面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5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抛光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制品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抛光工艺。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制品的传统抛光工艺为:由抛光工人手执工件,使用专用抛光机来给工件进行抛光,通过砂带、抛光轮对工件的磨削来清除工件表面的高凸部分和毛刺,从而得到光亮、平整的表面。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抛光工艺来将粉末冶金制品进行抛光。传统的手工抛光工艺存在以下问题:采用大量的人工操作导致成本高、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不均匀,同时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和粉尘会直接向外扩散,污染环境,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工艺,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从传统的手工抛光工艺中加工成本高,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生产效率高,抛光质量均匀,同时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粉末冶金制品的抛光工艺。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涡流研磨抛光设备中加入研磨石和待抛光件,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一次密封抛光5~8小时;
(2)将第一次密封抛光后的待抛光件放入离心研磨抛光设备中,加入长度为7mm~10mm的高频陶瓷长条石,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二次密封抛光3.5~5小时;
(3)将第二次密封抛光后的待抛光件进行清洗,并将卡于待抛光件中的块状固体物挑出;
(4)将挑选后的待抛光件进行第三次抛光加工;
(5)将第三次抛光后的待抛光件加入到等离子抛光机中,并在等离子抛光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3%的硫酸铵溶液直至待抛光件被淹没,对待抛光件进行第四次密封抛光4~10分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4)中第三次抛光加工的具体操作为:将挑选后的待抛光件放入滚筒式核桃核研磨机中,在滚筒式核桃核研磨机中加入直径为2mm~4mm的核桃壳颗粒和清光油,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三次密封抛光4~8小时。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步骤(4)中第三次抛光加工的具体操作为:在磨光机上安装一布轮,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使用布轮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三次抛光,直至待抛光件上需要抛光的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Ra0.2。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研磨石为陶瓷圆球石、三角形树脂、菱形麻石中的一种或任意多种的组合。
所述陶瓷圆球石的直径为5mm~9mm,所述三角形树脂型号为120#或80#,所述菱形麻石的型号为60#、80#或120#。
前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待抛光件通过水或者超声波进行清洗。
前述的加工工艺中,所述待抛光件为粉末冶金制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设备组合使用的加工方式替代传统的手工抛光工艺,大幅度地减少了人工,能够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还能避免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飞扬而危害人的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做出如下详细说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特点可由任何形式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涡流研磨抛光设备中加入研磨石和待抛光件,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一次密封抛光6小时;
(2)将第一次密封抛光后的待抛光件放入离心研磨抛光设备中,加入长度为8mm的高频陶瓷长条石,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二次密封抛光4小时;
(3)将第二次密封抛光后的待抛光件进行清洗,并将卡于待抛光件中的块状固体物挑出;
(4)将挑选后的待抛光件放入滚筒式核桃核研磨机中,在滚筒式核桃核研磨机中加入直径为3mm的核桃壳颗粒和清光油,对待抛光件进行第三次密封抛光6小时;
(5)将第三次密封抛光后的待抛光件加入到等离子抛光机中,并在等离子抛光机中加入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硫酸铵溶液直至待抛光件被淹没,对待抛光件进行第四次密封抛光6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旗金属表面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旗金属表面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5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咽鼓管中耳腔注射导管
- 下一篇:换气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