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堵塞的治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2708.8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3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杨竹慧;刘佳;梁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堵塞 治理 化纤 恶臭 生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设有出气口和下部设有进气口的装有生物填料(17)的生物滴滤塔(16)、用于支撑和固定生物滴滤塔(16)的支架(28)、臭气均质器(32)、储液槽(23)、风机(27)、电磁阀和管道;
所述的生物滴滤塔(16)由玻璃钢制成,结构为多段一体式,多段为上下结构的多段,每段上部分别设有检查孔和填料装卸孔(20),每段底部分别设有空气导流板(18);所述的生物滴滤塔(16)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
生物填料(17)填充在每段的检查孔和填料装卸孔(20)和空气导流板(18)之间;
臭气均质器(32)通过进气管道(1)与第五管道(11)中间某部位连接,第五管道(11)的一端向上通过三号电磁阀(4)与第六管道(12)的一端连接,第六管道(12)的另一端通过一号电磁阀(3)与第四管道(10)的一端连接,第六管道(12)中间的某一部位通过第三管道(9)与生物滴滤塔(16)上部的出气口连接;第四管道(10)的另一端与出气管道(15)连接;第五管道(11)的另一端向下通过二号电磁阀(5)与第一管道(7)的一端连接,第一管道(7)的另一端与生物滴滤塔(16)下端的进气口连接,同时第一管道(7)的另一端还与第七管道(13)的一端连接,第七管道(13)的另一端通过四号电磁阀(6)与第八管道(14)的一端连接,第八管道(14)的另一端与出气管道(15)连接;出气管道(15)与风机(27)连接;
储液槽(23)通过营养液回流管(21)与生物滴滤塔(16)底部的出液口连接,生物滴滤塔(16)上部的喷头(19)通过上液管(25)经由止回阀(26)、液体循环泵(24)和储液槽(23)连接;
所述的臭气均质器(32)下端和顶端分别设有进气口的出气口;所述的臭气均质器(32)下端同时设有冷凝水排放口。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和固定生物滴滤塔的支架(28)由钢材料制成,结构为内圆外方式;支架(28)内部圆孔直径与立式生物滴滤塔(16)的外径相同,套在立式生物滴滤塔(16)的外面,支架(28)整体由上到下分为三段,包括最低端的一个支撑底座(30)和上面两个上下平行的操作平台(31),支撑底座(30)和操作平台(31)分别由钢板制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28)一侧设有爬梯(29)。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道(1)和出气管道(15)上均设有采样口(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导流板(18)同样是填料支撑板。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回流管(21)设置为S字型。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滴滤塔(16)的有效高度和内径之比为2~3:1。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填料(17)填充体积与生物滴滤塔(16)的有效体积之比为2~2.5:1。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填料(17)为轻质球形膨化性陶土颗粒。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化纤恶臭的生物滴虑装置的换气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气口和出气口可进行互换,互换技术方案为:当一号电磁阀(3)和二号电磁阀(5)打开,三号电磁阀(4)和四号电磁阀(6)关闭时,恶臭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道(1)、第一管道(7)、第二管道(8)、生物滴滤塔(16)、第三管道(9)、第四管道(10)、出气管道(15)后,经过风机(27)排出,在生物滴滤塔(16)内进出气方式为下进上出;当三号电磁阀(4)和四号电磁阀(6)打开,一号电磁阀(3)和二号电磁阀(5)关闭时,恶臭气体依次经过进气管道(1)、第五管道(11)、第六管道(12)、第三管道(9)、生物滴滤塔(16)、第二管道(8)、第七管道(13)、第八管道(14)、出气管道(15)后,经过风机(27)排出,在生物滴滤塔(16)内进出气方式为上进下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7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和治理漆雾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滚漆车间污染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