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定量调节的青光眼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2145.2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6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勋;苏州理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侵入 方法 定量 调节 青光眼 引流 | ||
本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定量调节的青光眼引流管,包括起引流房水作用的中空宽胶管和细引流管,中空宽胶管内部设有等长度的内管,内管里倾斜设置有复数个隔膜,相邻隔膜之间支撑有隔膜支撑管,中空宽胶管管壁内开有若干个微孔使内管与中空宽胶管外相通,细引流管末端与内管相连通且其前端安插在前房内,使靠近细引流管处的隔膜前端内管内腔与细引流管相通,并从前房引流房水经此处的内管通过中空宽胶管微孔引流至附近眼眶组织;在手术后可通过激光打通靠近细引流管的隔膜数量,来逐渐增加靠近细引流管处的未打通隔膜与细引流管之间相通的导流空间,以逐渐增加房水引流量来进一步降低眼眶组织的眼压,以实现体外激光对青光眼房水引流量无创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定量调节的青光眼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眼科医生控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经常采用青光眼引流管,特别是在治疗复杂青光眼时,目前已有多种青光眼引流管,现今使用的青光眼引流管或引流阀表面积较小,被机化膜包裹后逐渐丧失功能。内部有简易压力控制阀的压力控制极不准确且易失效。目前的引流管或引流阀均无法在手术后根据需要进行后期定量调整,失效后往往只能更换。另外,不同阶段的青光眼的目标眼压各不相同,现有简易压力控制阀无法对目标眼压进行术前设定或术后调整,使部分患者手术后病情继续加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已申请了申请号为201620483179.5的专利,该申请技术是在整体一根引流管内设置活塞式内管,活塞式内管是可以双向调节的,实际应用时,包裹整个引流装置的机化膜会逐渐加厚,引流效果逐年下降,眼压逐渐升高,将来需要增加眼压的的情况比较少,一般都需要进一步增加引流效果,无需进行双向调节。但是原申请技术在调整眼压时,需要切开结膜等眼表组织,推入或拉出部分活塞,容易引起出血、感染和瘢痕形成等并发症,并产生较高的手术及相关费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定量调节的青光眼引流管,能够实现用非侵入方法达到定量调节对青光眼局部房水的引流量的调节,无需更换引流管,甚至不用切开结膜等眼表组织,几乎无创地达到逐级调节眼压的目的,对局部引流效果的调整更及时,保护视神经的效果得到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通过非侵入式方法定量调节的青光眼引流管,包括设在近眼球赤道部附近巩膜表面起引流房水作用的中空宽胶管、细引流管、复数个隔膜和支撑于相邻隔膜之间的隔膜支撑管;中空宽胶管内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等长度的内管,所述复数个隔膜倾斜均匀设置于内管里,并将内管分割成数段封闭空间,中空宽胶管管壁内开有若干个与内管垂直的微孔使内管与中空宽胶管外相通,细引流管末端与中空宽胶管的内管相连通且其前端安插在前房内,使靠近细引流管处的隔膜前端内管内腔与细引流管相通,并从前房引流的房水经此处的内管通过中空宽胶管管壁微孔引流至附近的眼眶组织;在手术后根据眼压的升高的程度,通过激光依次打通靠近细引流管的一个隔膜或依次打通数个隔膜,使隔膜上被打出一激光孔,来逐渐增加靠近细引流管处的未打通隔膜与细引流管之间相通的导流空间,以逐渐增加房水的引流量来进一步降低眼眶组织的眼压,以实现体外激光对青光眼房水引流量的无创调整。
优选的,所述隔膜为深色硅胶、水凝胶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生物相容性较好的一种或几种材质配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复数个隔膜均匀倾斜设置在所述内管里,且其倾斜角度相同,均在10-80°之间。
优选的,所述中空宽胶管和内管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腰型孔形,且所述隔膜和被堵部分的内管截面形状相一致,且有大量微孔将所述中空宽胶管与内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中空宽胶管由半透膜或硅海绵具有透水功能的一种或几种材质配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勋;苏州理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未经杨勋;苏州理想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2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