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柱遮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0576.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井柳宪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B62D25/10 |
代理公司: | 11017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遮挡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可挠曲遮挡部产生弯折褶皱和松弛褶皱的转向柱遮挡装置。转向柱遮挡装置(20)具备:用于遮挡仪表板下部(13a)与转向柱护罩(18)之间的间隙(22)的遮挡部(25);固定有遮挡部(25)的一端(25a)的仪表板支承部(23);以及固定有遮挡部(25)的另一端(25b)的护罩支承部(24)。而且,在护罩支承部(2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最前位置与最后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仪表板支承部(2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遮挡仪表板与转向柱的护罩之间的间隙的转向柱遮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年的汽车中,为了能够根据驾驶员的体格来调节方向盘的角度和位置而采用了倾斜式或伸缩式转向柱。在上述汽车中,当使转向柱向上下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时,仪表板与用于覆盖转向柱的转向柱护罩之间的间隙会扩大或缩小。
作为用于覆盖仪表板与转向柱护罩的间隙的装置而采用了转向柱遮挡装置。在转向柱遮挡装置中,有如下一种结构,即,在仪表板上的安装部(以下称为仪表板安装部)、转向柱护罩上的安装部(以下称为“转向柱护罩安装部”)支承有可挠性的遮挡部,遮挡部配置在仪表板安装部与转向柱护罩安装部之间。
利用遮挡部来遮挡仪表板与转向柱护罩之间的间隙,间隙被遮挡部遮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仪表板安装支承部与转向柱护罩安装支承部之间的空间(间隔)较小。因此,可以想到难以使遮挡部切实与转向柱向上下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而随动,导致遮挡部产生弯折褶皱或松弛褶皱。
尤其是在转向柱护罩的上表面,难以使遮挡部切实与左右的角部凸部向上下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而随动。因此,遮挡部容易在左右的角部凸部产生弯折褶皱或松弛褶皱。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转向柱遮挡装置中,在仪表板安装部形成有前壁。因此,当使转向柱向车身前方移动时,前壁会抑制转向柱护罩的上表面侧的遮挡部进至车身前方。
但是,前壁不能抑制转向柱护罩的左右的纵壁侧的遮挡部进至车身前方。因此,可能会在遮挡部中的转向柱护罩的上表面侧的部位与转向柱护罩的左右的纵壁侧的部位之间产生进至量差,从而在遮挡部产生弯折褶皱或松弛褶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4773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可挠性的遮挡部产生弯折褶皱或松弛褶皱的转向柱遮挡装置。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转向柱遮挡装置,在车辆上设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能够相对于仪表板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进行调节,由所述转向柱遮挡装置来遮挡所述仪表板和用于覆盖所述转向柱的转向柱护罩之间的间隙,该转向柱遮挡装置具备:遮挡部,其配置于所述间隙,具有可挠性;仪表板侧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固定所述遮挡部的一端;以及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其设置于所述转向柱护罩,固定所述遮挡部的另一端,所述仪表板侧支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的最前位置与最后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如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仪表板侧支承部设置在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的最前位置与最后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此处,在将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配置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以连接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与仪表板侧支承部的直线的长度作为遮挡部的长度。
因此,在将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配置于中间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在可挠性的遮挡部产生弯折或松弛。
此外,通过将仪表板侧支承部设置于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的中间位置,在将转向柱护罩侧支承部配置于最前位置与最后位置的状态下,能使遮挡部的伸缩率相同。再者,将遮挡部设定为不超过遮挡部的伸缩可靠性容许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0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