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虫草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5713.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9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乔书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乔大三农智慧农业(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G22/00;A01G24/30;A01G24/10;A01G2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草 培养基 活性炭 富硒虫草 钙离子 二氧化碳 多肽 木糖 吸收 大米 复合维生素 虫草菌体 富硒大米 新陈代谢 维生素C 生长 蛋白胨 多肽液 葡糖糖 硒元素 重量份 配伍 维生素 延缓 | ||
一种富硒虫草的培养基,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葡糖糖20~40份、蛋白胨8~12份、KH2PO41.8~2.2份、NaCl4.6~5.4份、MgSO40.6~1.4份、CaCl20.8~1.6份、复合维生素B1.6~2.4份、富硒大米多肽液4.0~5.6份、维生素C0.3~0.7份、活性炭146~154份、木糖5~9份、水930~970份。上述培养基能够提高了虫草对硒元素的吸收,同时,维生素C也能够对大米多肽起到保护作用,延缓了大米多肽的氧化速率,并且,活性炭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从而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对虫草生长的抑制,提高了虫草生长效率,而且,木糖不仅有助于虫草菌体的新陈代谢,同时,其可以与钙离子发生配伍,有助于虫草对钙离子的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真菌的人工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虫草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第21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Sec,U)的成分,也是体内重要的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部分,因而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抗氧化防御体系、免疫细胞功能、甲状腺激素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如果人类缺硒会导致患癌症,中国有大约七成地区的居民缺硒,针对人体缺硒的状况,主要是通过饮食获得硒,人工补硒的方法是口服含硒制剂,即用无机硒化合物(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制成口服制剂。
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在生物分类学上与中华冬虫夏草同属真菌的子囊菌纲、虫草属。虫草素是在1950年从北虫草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3′-脱氧腺嘌呤核苷,它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如抑菌作用、抗肿瘤作用、抑制病毒作用,以及增强免疫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虫草素是蛹虫草重要的活性成分,蛹虫草中虫草素含量为冬虫夏草的数十倍,是获得虫草素的主要来源。蛹虫草具有抗疲劳、抗肿瘤、耐缺氧、增强免疫力、增强性功能以及抑制人血小板的凝结等作用。蛹虫草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市场空间大。蛹虫草人工栽培投资少、效益高,生产周期短,一年四季均可培养。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努力开发带有有机硒的冬虫草,从而更好提高虫草对抗癌效果和营养价值。
虽然,硒是人体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利用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硒都具有生物性,毒性和生物利用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状态。自然界中,硒主要以4种价态存在:还原态的硒化物(-2)、单质态的硒(0)和氧化态的亚硒酸盐(+4)及硒酸盐(+6),其中又以亚硒酸盐(+4)毒性最强,以单质硒(0)的毒性最弱,并且无机硒强化剂吸收和利用的效果不理想,生物有效性低,而且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最低致死量相对较小,中毒量与需要量之间范围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被严格限制其使用。
目前,多采用的生产方式即在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硒,通过虫草菌的繁殖萌发过程将无机硒转化为其自身的有机硒,从而生产出带有有机硒的冬虫草。如公开号:CN1861782A,专利申请号:20061004667.3“富硒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子实体的应用”培养富硒蛹虫草的技术方案,上述技术方案中硒都采用的是用亚硒酸钠作为硒元素的硒肥营养液,虫草培养的特殊性决定虫草本身的生长全过程都在亚硒酸钠作为硒元素来源的营养液中。采用亚硒酸钠作为硒元素的来源虫草又因难以吸收,必需加大亚硒酸钠的含量,但高浓度亚硒酸钠本身就会抑制虫草的生长和毒害作用,关键这种无机硒营养液的环境生长出的虫草自身带有亚硒酸钠而带来食用的风险性。
所以采用上述方法培养出的虫草,硒的含量极其微少,难以提高虫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还降低了食用的安全性和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虫草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其不仅能够避免无机硒在虫草内的残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虫草对有机硒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乔大三农智慧农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乔大三农智慧农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57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利用猪粪生产有机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