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13046.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3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潘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53 | 分类号: | E05F15/5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景丰强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动 驱动 气缸 装置 | ||
一种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直流电机、减速器、缸套、活塞杆、丝套、多头丝杆及定位套,缸套相对前述外管能来回移动并包括小缸套和大缸套,前述的小缸套位于大缸套中间,前述的小缸套外壁与大缸套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区域;活塞杆,中空形成内腔并前端形成活塞,该活塞杆套设于前述的小缸套上,前述的活塞则位于前述小缸套外壁与大缸套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内;多头丝杆一端与前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伸入前述小缸套内并与前述的丝套连接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轻便及噪音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尾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目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手动尾门,利用气弹簧实现手动开关,这类结构主要应用与中低端车上;第二种是电动尾门,利用电机驱动实现尾门的自动升降,操作方便快捷,同时解决了大部分的女性乘客由于力量小而开启尾门费力的问题。
电动尾门的驱动装置现有公开的有很多种,如申请号为201310343833.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电动气弹簧》(申请公布号为CN103410906A),该申请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活塞杆来回移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这种结构应用在汽车尾门的启闭中存在,长度较大,伸缩距离有限的不足。
还有另外一类改进结构,参考申请号为201010288083.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申请公布号为CN101967930A),该申请包括电机、电机套筒、丝杆套筒、多头丝杆、多头螺母及弹簧,多头丝杆随微型电机的驱动使多头螺母相对于多头丝杆运动,同时螺母套筒相对于丝杆套筒运动。类似的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410206864.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汽车尾门电动升降装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5089408A)。
上述这类电动尾门的驱动装置主要通过钢制弹簧来支撑,驱动力由电机产生,通过丝杆来实现伸缩,由于钢制弹簧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钢制弹簧稳定性差,且容易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汽车尾门重量大小不一,需要适配不同规格的驱动装置,而钢制弹簧力矩不能实施调节,再次,钢制弹簧在往复运动中与钢管壁易摩擦产生噪音;最后,钢制弹簧必须造的比较粗大,整体较为笨重,造成承载两端在尾门关闭时承载力倍增,对两端固定装置强度要求提高。
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驱动装置,见申请号为201510433203.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汽车后背门电动气弹簧撑杆》(申请公布号为CN105275301A),该申请将气弹簧结构和电机驱动结构紧凑的装配同一个筒体内,同时用气弹簧替代了钢制弹簧,解决了钢制弹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该申请的技术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噪音比较大,噪音主要来自电机自身及多头螺杆和多头螺套的转动配合上;第二,整体结构还是比较臃肿,内部气压没有充分利用,无法做到细小;第三,整体的长度还是较长,应用较受限制;第四,中空螺杆结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工艺实现上存在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轻便的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噪音小的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容易制造的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
直流电机,设于前述的外管内并设有传感器;
减速器,设于前述的外管内并输入端与前述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缸套,相对前述外管能来回移动并包括小缸套和大缸套,前述的小缸套位于大缸套中间,前述的小缸套外壁与大缸套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尔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30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