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7532.9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升;朱学旺;刘青林;农绍宁;赵怀耘;张志旭;王玉碧;王珏;刘谦;张思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21908***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面板、连接底座和传力结构,所述连接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试验试件连接的螺栓孔,两个所述连接底座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振动台连接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底座的侧面通过所述传力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结构的上侧面与所述连接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通过连接面板、连接底座和传力结构构成一个连接振动台与试验试件的连接结构,作为传递振动激励的手段,能够把两个振动台的能力施加在同一个试件上,拓展振动试验的加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开展大质量试件的振动试验时,单台振动台的推力可能不足,无法实施试验。现有技术中采用双振动台或多振动台并推方法解决该问题。人们发现连接振动台及夹具的连接结构的刚度不足时,振动载荷将会出现显著衰减,试件仍会出现达不到应有的考核。如果加大连接结构的尺寸,结构的质量也会响应提高,这将导致连接结构消耗大部分推力,导致推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面板、连接底座和传力结构,所述连接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试验试件连接的螺栓孔,两个所述连接底座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振动台连接的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底座的侧面通过所述传力结构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结构的上侧面与所述连接面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底座为圆形结构,且所述连接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沿所述连接底座的半径方向设置的连接板上,所述连接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通孔。
具体地,所述传力结构包括中心立板、内立板、外立板、侧立板和内筋板,两个所述侧立板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底座的外侧面固定且相切,所述中心立板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底座之间且均与所述侧立板平行设置,多个内立板均匀设置在所述中心立板的两侧,且与所述中心立板平行设置,多个所述内筋板与所述中心立板垂直设置且分别位于两个相邻的内立板之间,并与所述内立板组成方形空腔。
进一步,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侧立板、短斜筋板、长斜筋板和横筋板,两个所述侧立板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外立板的外侧,所述长斜筋板倾斜设置在所述侧立板和所述外立板之间,所述横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侧立板和所述外立板之间,所述短斜筋板倾斜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外立板之间,所述长斜筋板、所述短斜筋板和所述横筋板均设置在所述连接底座的半径的延长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通过连接面板、连接底座和传力结构构成一个连接振动台与试验试件的连接结构,作为传递振动激励的手段,能够把两个振动台的能力施加在同一个试件上,拓展振动试验的加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双振动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面板1、连接底座3和传力结构,连接面板1上设置有用于与试验试件连接的螺栓孔2,两个连接底座3的上端均与连接面板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连接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与振动台连接的连接孔4,两个连接底座3的侧面通过传力结构固定连接,传力结构的上侧面与连接面板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连接底座3为圆形结构,且连接底座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减重孔5,连接孔4设置在沿连接底座3的半径方向设置的连接板上,连接面板1上设置有与连接孔4对应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7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