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1174.0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6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康;黄建华;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42 | 分类号: | G01N3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邹丹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 发泡 效果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及方法,涉及筑路机械领域,用以简便准确地实现沥青发泡膨胀率与半衰期的测量。该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包括接触部件和支撑部件;接触部件设于支撑部件,接触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能同时移动,且第一接触部的位移量是第二接触部位移量的二倍;其中,第一接触部能移动至待检测沥青发泡后的最高平面,此时第二接触部对应的高度位置为第一接触部对应高度位置的一半。上述技术方案,能准确地测量沥青发泡的膨胀率和半衰期,且可操作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筑路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温拌泡沫沥青技术由于其节能减排、经济环保等优点,日益成为广受青睐的筑路方案。适合参数的泡沫沥青是进行混合料拌制用于筑路的前提。泡沫沥青的制备是在沥青发泡设备中进行的,发泡设备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泡沫沥青的性能参数。然而目前在沥青发泡设备的设计开发、沥青发泡效果测量等方面均不成熟,尤其是现有测量方法及装置测量误差大,人为因素影响显著,很难甄别不同沥青发泡设备的发泡性能优劣,影响了沥青发泡设备的研究设计,制约了泡沫沥青技术的开发应用。
沥青发泡性能通常用膨胀率与半衰期两个技术参数表征。现有技术采用下述方式实现沥青发泡性能参数的测量:
第一种方式: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往热沥青中高压注水,水吸热蒸发形成泡沫沥青,泡沫沥青的体积变化排除的气体体积用带有刻度的标识管进行标记,读取管内液位的变化间接获取沥青的膨胀率和半衰期。
第二种方式:在透明玻璃钢筒体内部布置多个机械式标尺,在玻璃钢筒体外部观测发泡过程,通过人工读数来检测膨胀率,同时利用秒表来测量半衰期。
第三种方式:在量桶内设置有与沥青上表面轻微接触的平板,平板装置设置有应力感应装置,利用平板装置上的应力感应装置来监测沥青液位,实现膨胀率的测量。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
第一种方式:利用密闭容器内泡沫沥青体积变化排除的气体体积间接的获取沥青的膨胀率和半衰期,现有发泡设备多是往外喷射含有泡沫沥青、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此种方法不适用于现有常用的发泡设备。而且此种方法检测到的体积变化不全是泡沫沥青的体积变化,还有部分水蒸发但是并未形成泡沫沥青,导致读取膨胀率偏大,相应的半衰期也失准。
第二种方式:采用机械式标尺、秒表来识别确定膨胀率及半衰期,需人工判断是否到达液面最高位置及其一半位置,无法准确确定膨胀率及半衰期。
第三种方式:利用平板装置上的应力感应装置与液面接触来监测沥青液位,该平板装置在沥青往量桶内喷射及沥青发泡膨胀的过程中都会对沥青发泡造成很大影响,不具备实际操作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及方法,用以简便准确地实现沥青发泡膨胀率与半衰期的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发泡效果测量装置,包括接触部件和支撑部件;所述接触部件设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接触部件包括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能同时移动,且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位移量是所述第二接触部位移量的二倍;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能移动至待检测沥青发泡后的最高平面,此时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的高度位置为所述第一接触部对应高度位置的一半。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都直线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转盘、第二连接体、第二转盘和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第二转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1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