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及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0941.6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贺浪冲;张涛;韩省力;马维娜;曹娇;贺怀贞;刘瑞;车德路;吕艳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867;C07K17/1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岳培华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rgprx2 表达 重组 细胞 受体 固定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及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重组细胞以HEK293细胞为宿主细胞,转染包含MrgprX2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其细胞膜上能够稳定表达MrgprX2受体大分子,而且具有完整的受体生物活性。该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由活化硅胶吸附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的细胞膜制成,可应用于特异性筛选识别由MrgprX2引发的类过敏组分。本发明通过实际应用发现盐酸青藤碱可以特异性与MrgprX2相结合,同时细胞水平的过敏实验表明盐酸青藤碱均可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证实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确实可以应用于特异性识别类过敏组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及基于该重组细胞特异性识别类过敏组分的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增长,中药安全性“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问题倍受关注。类过敏反应又称为假过敏反应,是外源刺激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导致其释放组胺类活性递质,类过敏反应一般不由IgE介导,在患者首次用药即可产生。研究证明类过敏刺激物所激活的G蛋白为MRGPRS(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而MrgprX2(Mas-related GPR family member X2)主要分布在人肥大细胞表面,且该类受体不依赖IgE,其可能是基础促分泌素的受体,可直接介导肥大细胞活化,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确定MrgprX2受体将是解决药物过敏反应的极其重要的靶点。
细胞膜色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从复杂体系中直接筛选识别目标组分的新技术。目前还没有能够特异性识别类过敏组分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及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构建的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为基础,进一步构建出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能够用于筛选作用于MrgprX2的类过敏组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所述重组细胞是以HEK293细胞为宿主细胞,转染宿主细胞的外源性表达载体是包含MrgprX2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
所述MrgprX2全长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所述包含MrgprX2全长基因的表达载体是LV5-MrgprX2homo慢病毒。
基于所述的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的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所述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是由活化硅胶吸附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的细胞膜制成的。
所述的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细胞膜混悬液
将培养好的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离心、清洗,然后在冰浴条件下,将MrgprX2高表达的重组细胞超声破碎,通过差速离心除去细胞器,分离出细胞膜,再将细胞膜用生理盐水重悬,制得细胞膜混悬液;
2)制备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
将硅胶活化后置于具支试管中,真空条件下,向具支试管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细胞膜混悬液,涡旋振荡,然后静置过夜,得到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
所述的MrgprX2高表达膜受体固定相在筛选以MrgprX2为靶点的类过敏组分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