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0183.8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2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王伟;熊军;武建龙;孙健;梁海龙;马泽军;陈艳波;郑朋超;张贺顺;赵君岩;丁旭;沈海波;黄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11302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红外 成像 技术 监测 热风炉 温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的炉皮温度的方法,基于至少三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基于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获得热风炉的炉皮温度,然后将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监测的炉皮温度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和至少五个电动云台,其中,每个红外热像仪分别连接各自的电动云台,电动云台可以带动对应的红外热像仪进行水平旋转和上下旋转;本发明能够使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能够对热风炉进行全面覆盖监测;并且能够长时间对热风炉进行监测,避免了人工监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且监测安全,不会带来危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风系统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冶炼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大规模的、高温生产过程,其稳定顺行至关重要。热风炉壳体是高炉方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热风炉的稳定安全运行是高炉稳顺的基础。但随着高炉冶炼强度和风温富氧水平提高,热风炉炉皮频繁出现高温点和发生开裂等情况,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严重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因此,要重视并加强对热风炉的监测,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目前对热风炉的监测还停留在人工阶段,即人工手持热像仪对热风炉进行监测,而鉴于热风炉高温段位置较高,区域面积大,人工手持热像仪监测劳动强度大,且监测不连续间隔过长,而且存在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了提供了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以解决目前的人工监测存在危险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炉皮温度的方法,包括一种利用红外成像技术监测热风炉的炉皮温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至少三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以使所述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对所述热风炉进行全面覆盖监测;所述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包括: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和至少五个电动云台,其中,每个红外热像仪分别连接各自的电动云台,所述电动云台可以带动对应的红外热像仪进行水平旋转和上下旋转;
基于所述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获得所述热风炉的炉皮温度,然后将所述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监测的炉皮温度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基于至少三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包括:
获得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位置和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的炉皮温度区域分布参数;
基于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位置和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的炉皮温度区域分布参数确定所述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基于至少三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包括:
获得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高度;
基于所述热风炉各自的位置和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高度,确定所述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的炉皮温度区域分布参数包括: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的易出现高温点的环带温度参数、球顶位置的温度参数、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的炉皮温度区域分布参数包括: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热风总管温度参数、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各自的热风支管波纹补偿器的温度参数。
优选的,所述基于至少三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以使所述至少五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对所述至少三组热风炉进行全面覆盖监测,包括:
基于四组热风炉的位置确定至少六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的位置,以使所述至少六个红外成像监测装置对所述四组热风炉进行全面覆盖监测;
所述基于所述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获得所述热风炉的炉皮温度,然后将所述至少五个红外热像仪监测的炉皮温度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