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料理机及食品醇化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97211.5 | 申请日: | 2017-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4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林;陶水运;尹益新;张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A47J43/046;A47J43/07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料理 智能 醇化 处理 方法 | ||
1.一种食品料理机,包括主体、搅拌杯、电源板、电机及控制器,所述搅拌杯的杯座设置有刀片组件、发热盘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刀片组件连接所述电机,所述主体具有容置腔,所述电源板、所述电机及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板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发热盘、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电机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包括食材吸水模块、大火加热模块、第一搅拌模块、浓稠度检测模块、充分沸腾模块、小火慢熬模块及第二搅拌模块;
所述食材吸水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所述大火加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所述浓稠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所述充分沸腾模块控制所述发热盘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并且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否则所述小火慢熬模块采用所述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所述第二搅拌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电机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模块包括:
第一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一次数;
第一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二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二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二次数;
第二温度补偿单元,用于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1min~3min时间内,根据预设的第三调功比进行加热;
第三电机搅拌单元,用于采用间歇搅拌方式,根据所述第二搅拌功率搅拌第三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温度监控模块及保温模块;
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杯内温度,并判断杯内温度是否低于所述预设的第四温度;
若所述温度监控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保温模块采用间歇加热方式,根据预设的第一调功比将杯内温度加热至所述第四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食品料理机所在地区是否为高原地区;
所述第一搅拌模块还用于根据高原平原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用于识别用户电网电压,所述控制器还包括:
功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电网电压控制加热功率及搅拌功率。
6.一种食品醇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食材吸水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6min~11min时间内,依次将杯内温度从室温加热至预设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及第三温度;
大火加热步骤:采用全功率连续加热方式,在3min~5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三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四温度;
第一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一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浓稠度检测步骤:检测杯中食品的浓稠度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依次执行充分沸腾步骤及小火慢熬步骤,否则执行小火慢熬步骤;
充分沸腾步骤: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在2min~3min时间内,将杯内温度从所述第四温度加热至预设的第五温度;
小火慢熬步骤:采用预设的第一调功比,间歇加热5min~7min;
第二搅拌步骤:根据预设的第二搅拌功率,间歇搅拌若干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洛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72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