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91804.0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35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亮;王黎明;李璇;李宁;张一凡;张智敏;韩星程;路宇;王苏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55 | 分类号: | F42D1/055;F42C1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梁少微;王丽琴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爆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起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编码供电端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包括各数码电子雷管密码和延时时长的爆破信息;
编码供电端将包括各数码电子雷管密码的信息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以使各雷管进行验证解锁;
编码供电端在接收到数码电子雷管返回的密码解锁成功信息后,将各数码电子雷管延时时长的信息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以使各雷管根据各自的延时时长进行配置,并向编码供电端返回雷管等待起爆信息;
编码供电端在接收到所有数码电子雷管返回的密码解锁成功信息和雷管等待起爆信息后,执行电源切换,将工作电压切换为爆破电压,通过数据控制总线为各雷管内电容充电,并向智能终端发送系统等待起爆信息;
编码供电端在接收到智能终端根据系统等待起爆信息发出的起爆指令后,将所述起爆指令传输到各雷管,以使各雷管根据自身配置的延时时长执行起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供电端在接收爆破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编码供电端上电后进行自检,检验自身是否工作正常;检验为各数码电子雷管提供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检验自身与数码电子雷管之间的数据控制总线是否通信正常;并将检验状态发送给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在检验状态为正常时接收操作人员输入的爆破信息,并发送所述爆破信息至编码供电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信息中各数码电子雷管的延时时长由智能终端根据操作人员输入的所有在线数码电子雷管数量,雷管位置,以及各雷管起爆顺序,进行运算分析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供电端将包括各数码电子雷管密码的信息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的方法包括:
所述编码供电端将每个数码电子雷管密码封装到不同的数据包中,并在每个数据包前封装用于标识不同数码电子雷管的包头信息;
所述编码供电端将带有包头信息的数据包以广播的方式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电子雷管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发送到本雷管的数据包,如果是,则将该数据包中的密码与数码电子雷管预设密码进行验证解锁,在解锁成功后,向编码供电端返回密码解锁成功信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有数码电子雷管验证解锁失败,则向编码供电端返回密码解锁失败信息;
编码供电端分析收集到的密码解锁失败信息,将所有验证解锁失败的雷管编号、位置信息发送到智能终端,以通知操作人员对验证解锁失败的雷管进行排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供电端将各数码电子雷管延时时长的信息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的方法包括:
所述编码供电端将每个数码电子雷管延时时长封装到不同的数据包中,并在每个数据包前封装用于标识不同数码电子雷管的包头信息;
所述编码供电端将带有包头信息的数据包以广播的方式通过数据控制总线发送到各数码电子雷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电子雷管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包头信息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发送到本雷管的数据包,如果是,则根据该数据包中的雷管延时时长对数码电子雷管进行延时时长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918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