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挡块以保持清洁刷定位能力的牙间刷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6116.5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1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6B5/00 | 分类号: | A46B5/00;A46D3/04;B29C45/14;B29L31/4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保持 清洁 定位 能力 牙间刷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挡块以保持清洁刷定位能力的牙间刷及其工艺,其中,在第一次射出成形时,形成一第一握柄及一挡块,该第一握柄呈L状,其内设置有一容纳空间,该挡块则位于邻近该第一握柄的弯折处,且其内侧面与该第一握柄相对应的内侧面相隔一间距,然后,将一清洁刷嵌插至该第一握柄的一端,且弯折该清洁刷的一清洁杆,令该清洁杆能呈L状,此时,该清洁杆的前端及其上的刷毛会外露于该第一握柄外,该清洁杆的另一端则嵌卡至上述间距中,最后,进行第二次射出成形,以在该第一握柄上形成一第二握柄,且包覆该清洁杆与挡块,以形成该牙间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牙间刷的结构与工艺,尤其指一种呈L型的牙间刷,且其清洁刷的清洁杆会呈L状地置入在握柄中,并被握柄中的一挡块所嵌卡住,以使该清洁杆能确实定位于握柄中。
背景技术
大多数人通常通过刷牙和漱口等方式来保持口腔清洁,虽然牙刷对人体的颊面、唇面、舌面及咬合面等处,具有良好的去除菌斑效果,但是,对于相邻牙齿的间隙来说,牙刷并无法达到完全清洁的效果,因此,人们通常会采用能够穿过牙齿间隙(或称牙缝、齿缝)的清洁工具,如:牙签、牙线及牙间刷…等产品,以能够有效清洁相邻牙齿的间隙,维持个人卫生。
然而,以牙齿的纵断面而言,其牙根表面大多呈凹凸状,因此,牙签与牙线的直线结构并无法有效清洁牙根表面,反之,牙间刷则是在握柄的一端插设有一清洁刷,该清洁刷上布设有多根细软塑料刷毛,且这些塑料刷毛能够被挤压弯直折,以能贴合牙根表面,有效清除牙齿上的齿垢和牙菌斑,此外,人体嘴巴里最后一颗牙齿的后端,一般的牙签、牙刷并不好清理,因此,牙间刷的握柄会被设计成L状,令使用者能轻易地将清洁刷伸入至后排牙齿的齿缝中;故可知,牙间刷确实具有优良的清洁效果,而逐渐深入普及于一般社会大众,此举,也使得相关业者无不努力针对现有「牙间刷」的结构,进行改良。
一般而言,现有的牙间刷的结构,在生产过程中,业者通常仅是将清洁刷的一端呈直线状地嵌插至握柄的一端,也就是说,该清洁刷与握柄两者间,并未额外增设任何定位设计,因此,发明人发现前述设计的牙间刷结构,容易造成清洁刷与握柄间的紧密度不足的问题,毕竟,每个人、每颗牙的齿缝间距及位置均略不相同,当使用者以牙间刷清洁口腔时,清洁刷与牙齿之间势必会不断地摩擦,尤其在清洁口腔深处的牙齿时,使用者更必须不断地调整手的握持角度,才能彻底进行清理,此时,清洁刷容易嵌入至较小的齿缝处,而被相邻近的牙齿所夹持,然后,当使用者大力地拉扯该牙间刷后,则容易造成清洁刷与握柄相接触的位置松动,进而导致清洁刷自握柄上脱落的情况,不仅中断了清洁动作,且遗留在使用者口腔中的清洁刷,也可能会发生刮伤舌头或口腔的情况。
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牙间刷结构及其工艺,以能提供人们更为良好的使用经验,进而获得人们青睐,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牙间刷,容易因清洁杆的定位能力不足,造成使用者在清洁过程中,清洁杆由握柄上松脱的问题,破坏了使用者的使用经验,因此,发明人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经过多次的研究、测试与改良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挡块以保持清洁刷定位能力的牙间刷及其工艺,期望能使人们通过该牙间刷便利地清洁牙齿,以减少蛀牙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宣有限公司,未经昱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61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生多功能野营垫
- 下一篇:一种立体多用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