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0570.X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武;孔建益;强敏;王黎;邹光明;刘波;王兴东;徐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无锡市瑞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C10G1/08;C10B53/07;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裂解釜 内筒盖 耳座 内筒 胶粒 废旧轮胎 螺栓固定 搅拌轴 裂解器 螺旋桨 保温加热层 催化剂添加 工作稳定性 工作效率高 中心位置处 产生装置 出料装置 底部侧边 裂解反应 内壁焊接 出气管 排料 平桨 下端 催化剂 焊接 联接 加工 制造 | ||
1.一种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裂解釜主体由外壳(1)、顶盖(6)、催化剂添加口(7)、进料出气管(14)、内筒(26)、内筒盖(15)、耳座(16)、保温加热层(2)、搅拌轴(18)、螺旋桨(25)、平桨(3)、平桨锁紧装置(17)、轴承座(4)、无油轴承(5)、圆锥滚子轴承(8)、轴承锁紧装置(11)、填料箱(10)和出料装置(19)组成;
裂解釜外壳(1)内壁焊接10个相同的耳座(16),10个耳座(16)均匀分布于外壳(1)内壁上;内筒(26)、内筒盖(15)与耳座(1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联连,内筒(26)与内筒盖(15)之间形成裂解反应腔,内筒(26)与外壳(1)之间、顶盖(6)与内筒盖(15)之间均为保温加热层(2);顶盖(6)与外壳(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联接,顶盖(6)上焊接有进料出气管(14)和与催化剂产生装置相连的催化剂添加口(7),进料出气管包括与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12)和与进料装置相连的进料口(13);裂解釜中心位置处装有搅拌轴(18),搅拌轴(18)下端装有螺旋桨(25),在螺旋桨(25)的上方装有平桨(3);裂解釜底部侧边处设有出料装置(19);
位于裂解釜底部侧边处的出料装置(19)由堵头(23)、出料口(24)、堵头滑道(20)、螺杆(21)和螺母(22)组成,其中出料口(24)焊接于外壳(1)的底部;堵头滑道(20)焊接于出料口(24)上方,堵头滑道(20)上有开口与出料口(24)相通;堵头(23)活动地连接在螺杆(21)上,且堵头(23)下表面与堵头滑道(20)上表面接触;螺杆(21)上有螺纹,其与螺母(22)使用螺纹联接;螺母(22)通过螺钉固定联接在外壳(1)上;出料口中心与裂解釜中心距离为360~380mm;
所述的外壳(1)和内筒(26)为钢板焊接件,外壳(1)厚度为6~8mm,内筒(26)厚度为2~3mm;
内筒直径为1000~1050mm,高度为1100~11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6)和内筒盖(15)均为普通钢板材质,顶盖(6)厚度为6~8mm,内筒盖(15)厚度为2~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加热层(2)为硅酸铝纤维,厚度为220~2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桨(3)和螺旋桨(25)的长度均为内筒(26)内壁半径的2/3~4/5;螺旋桨(25)由三片相同的倾斜叶片焊接而成,且螺旋桨(25)底部外轮廓是与内筒(26)内壁底部轮廓相同的球冠状外形;平桨(3)由两片相同的直叶片通过螺栓连接组成;螺旋桨(25)下端与内筒(26)底部的距离为20~25mm,螺旋桨(25)与平桨(3)的距离为内筒(26)高度的1/4~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18)通过无油轴承(5)和圆锥滚子轴承(8)两处进行定心和支承;无油轴承(5)通过轴承座(4)固定联接在内筒盖(15)上;圆锥滚子轴承(8)的内圈通过轴承锁紧装置(11)固定在搅拌轴上,所述的轴承锁紧装置(11)由两个锁紧螺母和一个止动垫圈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桨(3)通过平桨锁紧装置(17)固定于搅拌轴(18)上,所述的平桨锁紧装置(17)由两个锁紧螺母和一个止动垫圈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轮胎胶粒裂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18)上部固定安装有填料箱(10),填料箱(10)使用的密封填料(9)材质为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无锡市瑞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技大学;无锡市瑞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5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