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环境汽车预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0458.6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倪雨;赵丹丹;周煜飞;王磊;詹浩天;张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项霞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环境 汽车 预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温控技术领域,特别是太阳能热环境汽车预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存在太阳能供电式温度调节装置,它的能源只来自于使用了单晶硅的太阳能板,运用了影响车内部结构以及外观的散热装置,在预先设定的具体的温度范围对汽车进行调节。但正是由于使用了这些实现方式,它没有考虑到单晶硅极低的可塑性,也没有考虑到车载温度调节产品进行温度控制的系统智能性,不能够进行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设置,无法处理实时信息,没有使温控系统与用户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没有考虑到车内不进行空气循环流通,高温时有害物质的排放,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环境汽车预冷系统,包括遥控器、设置于汽车车体内的无线接收模块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充放电控制电路及蓄电池及中央控制器及换气设备。
无线接收模块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再分别与充放电控制电路、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连接。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汽车车体黏合在一起,其输出端连接到充放电控制电路顺次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所述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
遥控器设置有温度设定模块、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温度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温度,并将对应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将温度信号发送给位于汽车内的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无线接收模块的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设备工作,调整车内温度,并控制充放电控制电路、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的工作。
进一步的,汽车车体内还设置有MPPT控制器,其连接于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充放电控制电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设备热端的气流输出管与汽车排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粘附于汽车车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粘附于汽车车身朝上的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为石墨烯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在已有的太阳能供电式温度调节装置的基础上,使用了具有更高可塑性可柔性的薄膜太阳能材料,可以根据车体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其与车体的粘附部位。本发明还通过低功率高效能而且环保的半导体制冷技术进行制冷,通过遥控设备就可实现车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换气设备能把车内因高温产生的毒害物质排出车外,实现车内环境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遥控器、设置于汽车车体内的无线接收模块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及MPPT控制器(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及充放电控制电路及蓄电池及中央控制器及换气设备。
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无线接收模块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再分别与MPPT控制器、充放电控制电路、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连接。
所述薄膜太阳能电池与MPPT控制器、充放电控制电路顺次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所述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电路连接。
下面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遥控器设置有温度设定模块、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温度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温度,并将对应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将温度信号发送给位于汽车内的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将温度信号传输给中央控制器。
所述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无线接收模块的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设备工作,调整车内温度,并控制MPPT控制器、充放电控制电路、半导体制冷设备、换气设备的工作。
薄膜太阳能电池直接贴在车身上,优选为车身朝上的部分,如天窗上、引擎盖等,可更好的接收阳光照射,提高发电效率。本实施例采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可高达50%,为目前市场上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2倍,因此,只需一半太阳能,钙钛矿电池就可提供同样的电力,这将大大减少安装成本,从而让本发明的总成本显著降低。另外,采用薄膜太阳能电池不仅轻巧,而且其能与车浑然一体,不易被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轴流风扇的自调节锯齿尾缘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专用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