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耐蚀镁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0018.0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应韬;周银鹏;汪时宜;李德江;罗云斌;赵华;曾小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慧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1/03;C22C1/06;C22F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镁合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耐蚀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领域。该高强耐蚀镁合金,按质量分数计,其成分为:Sc 5‑15%,Mn 0.5‑1%,Zr 0.5‑1%,Fe,Ni不可避免杂质含量<0.05%。本发明的高强耐蚀镁合金,其中Sc元素的含量控制在5‑15%之间,适量的Sc元素在固溶强化的同时会形成β‑Sc,起到形核质点的作用,大幅细化晶粒,出现细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的作用,因此铸态的抗拉强度是纯镁的10倍。本发明将Mg‑Sc镁合金在300℃下,以挤压比16:1挤压后,其拉伸强度达到400〜420MPa,抗拉强度240〜260MPa,延伸率8〜10%。另外,本发明加入适量的Sc元素后,能够形成Sc2O3和Mg(OH)2的混合涂层,使得Mg‑Sc镁合金基体表面膜层更致密,保证了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耐蚀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腐蚀是材料在环境中受到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等作用时,引起的材料性质、形貌、力学性能改变的现象。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因腐蚀报废的金属约1亿吨,占年产量的20%~40%,全世界每年因腐蚀报废的钢铁设备相当于年产量的30%。而且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腐蚀问题日趋严重,美国1949年腐蚀消耗(材料消耗和腐蚀)为50亿美元,1975年达700亿美元,到1985年高达1680亿美元。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美国每年因腐蚀要多消耗3.4%的能源;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二百亿元;全球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高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综合损失的6倍。
相对其它金属结构材料,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耐腐蚀性较差,容易造成部件损耗乃至完全失效。目前,改善镁的本征耐腐蚀性的主要手段是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例如:在纯Mg中添加9wt%的Al可以大幅提高Mg-Al合金的耐蚀性;添加少量的Ca(少于2wt%)有利于AZ91镁合金腐蚀性能的提升;部分微量稀土元素(如La,Ce等)可以作为固溶元素或者析出相的形式在镁基体中存在,改善AM60镁合金的耐腐蚀能力。以上研究表明,通过合金化改善镁合金本征耐腐蚀性是可行的。
根据纯镁的Pourbaix相图,金属Mg能稳定存在的区域对应的电位通常较负,而材料在实际工作中的电位要比其高的多,因此通过合适的成分设计,使得镁合金发生腐蚀后形成有效的钝化膜,从而阻止或阻碍进一步腐蚀的发生,成为了改善镁合金耐蚀性能的主要手段。
腐蚀产物能否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效的钝化膜,一方面固然与腐蚀产物的形态、稳定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固态氧化物的密度与合金基体密度间的匹配相关。Pilling与Bedworth在早期对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研究发现:当氧化物体积与原金属的体积比(Pilling-Bedworth ratio,PBR)小于1时,氧化物无法完整覆盖金属表面,从而无法起到钝化保护作用;当该体积比大于2时,氧化物又因内应力过大易于破裂而无法保护金属表面;当该体积比介于1~2之间时,氧化物往往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从而保护金属基体免于进一步的腐蚀。当然也有不少实验研究发现:在一些体系当中,尽管PBR介于1~2之间,腐蚀产物还是不能有效保护金属基体,其原因在于离子/原子在腐蚀产物中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从而迁移到腐蚀产物表面,使得腐蚀继续。
对于纯镁而言,其PBR为0.81,即形成的MgO并不具有保护性,因而镁的耐蚀性能差。Wanqiang Xu等人通过在纯镁中添加大量的锂元素,提高了镁锂合金的PBR值,使镁锂合金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锂-氧化镁-碳酸锂复合保护层,大幅提高了镁锂合金的腐蚀性能,开发了兼具高强度和耐蚀性的镁合金。因此,应从腐蚀产物的稳定性、PBR、腐蚀产物的扩散行为等方面着手来分析镁合金的自我保护、耐蚀能力,深化对镁合金腐蚀过程中钝化层的认识,为新型耐蚀镁合金的设计提供指导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慧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慧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食品加工的造粒机
- 下一篇:一种低成本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