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装置和电池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9430.0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杰;吕杨;彭益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R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时林;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周期获取 电流数据 电压数据 测量数据 预设规则 电池内阻 电池组件 电池内阻检测 数值大小变化 检测电池 种检测 内阻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装置和电池组件,该方法包括:在连续的N个周期内获取N组测量数据,且该N个周期与该N组测量数据一一对应,N≥2;判断该N组测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如果该N组测量数据满足该预设规则,确定电池内阻R,预设规则为: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大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且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大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或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小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且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小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i∈[1,N‑1]。通过判断电压数据与电流数据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是否一致,从而提高电池内阻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电池领域中的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装置和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电池内阻是反映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当电池处于不同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 Charge,SOC)或处于不同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或者当电池面临即将失效、容量不足、充放电不当或正负极的极耳发生损坏等诸多情况时,都可以通过电池内阻的变化得以体现。因此,内阻检测是判断电池性能的一种重要方式。
已知一种电池内阻的检测方法,通过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Battery ControlUnit,BCU)周期性地向电池监测单元(Battey Monitor Unit,BMU)下发同步采集电压命令,同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单元则完成电流数据的采集,最终利用采集到的若干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计算电池的内阻。然而,在采集的过程中,由于电压和电流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导致所采集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不能满足电池内阻计算的要求。因此,如果利用处于剧烈变化状态的电压数据和电流数据进行电池内阻的计算,可能会影响计算得到的电池内阻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装置和电池组件,能够提高对电池内阻检测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连续的N个周期内获取N组测量数据,且该N个周期与该N组测量数据一一对应,每组测量数据包括一个电压数据和一个电流数据,N≥2;判断该N组测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规则,如果该N组测量数据满足该预设规则,根据该N组测量数据,确定电池内阻R,其中,该预设规则包括: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大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且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大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或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小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压数据,且第i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小于第i+1个周期获取的电流数据,其中,i∈[1,N-1]。
因此,通过对获取的N组测量数据中的电压数据与电压数据进行比较,且将电流数据与电流数据进行比较,即判断该N组测量数据中电压数据与电流数据的数值大小变化趋势是否一致,避免当电压数据或电流数据的数值处于剧烈变化时检测电池的内阻,进而确定N组测量数据是否为检测电池内阻的有效数据,从而提高电池内阻检测的准确性。
可选地,该N组测量数据是从用于监测电池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所需的数据中获取的测量数据。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电池内阻的方法,通过获取用于监测电池健康状态的测量数据来进行电池内阻的检测,以使检测电池内阻与监测电池健康状态同步进行,互不干扰,即在检测电池内阻时,不需要停止对电池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检测电池内阻的功能独立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根据该N组测量数据,确定电池内阻R,包括:确定该N个周期中的第1个周期对应的电流数据与该N个周期中的第N个周期对应的电流数据的差值;确定该电流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当该电流数据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根据该N组测量数据,确定电池内阻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9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