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链式布缝的双压裂水平井异井异步注水采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8828.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马恬;程时清;杨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式 双压裂 水平 井异井 异步 注水 采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式布缝的双压裂水平井异井异步注水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生产初期,利用天然能量对两口水平井同时开采一段时间;取出两口水平井的油管,分别在特定位置安装配注阀和注采分隔装置;关闭水平井Ⅰ的井口采油阀,开启配注阀,向油套环形空间内注水,注入水进入奇数级裂缝;关闭水平井Ⅰ的井口焖井,原油与注入水进行渗吸置换;打开水平井Ⅱ的井口采油;关闭水平井Ⅱ的井口采油阀,开启配注阀,向油套环形空间内注水,注入水进入偶数级裂缝;关闭水平井Ⅱ的井口焖井,原油与注入水进行渗吸置换;打开水平井Ⅰ的井口采油。该异井异步注采方法通过拉链式布缝,能够有效的驱替井间、缝间及死油区中的残余油,提高了波及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链式布缝的双压裂水平井异井异步注水采油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常规油气的可开采资源量急剧减少,因此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便成为新的热点,致密油就位列其中。致密油藏在开发初期通常采用衰竭式开发,但我国致密油藏的天然能量普遍不足,单用衰竭开采方式会使储层压力下降快、产量递减速度快,因此开发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能量补充,例如注水开发等。
由于致密储层孔渗低、地层连通性差,渗流阻力较大,非均质性较高,因此采用常规的注水方式及注采井网开发,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注水井的注入压力通常较大,注入困难;易形成水窜;又因地层渗流阻力较大,且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波及体积相对较小,单井增产幅度相对有限等。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异井异步注水采油方法,在同井缝间注采工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采出程度。
申请公布号为CN10575663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级压裂水平井缝间间隔注水吞吐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平井分段压裂形成多条裂缝;生产初期利用天然能量开采;在每一条奇数级裂缝的位置分别安装配注阀,在油管上对应于奇数级裂缝和偶数级裂缝的位置均开设射孔;关闭井口采油阀,开启配注阀,向油套环形空间内注水,注入水进入偶数级裂缝;关闭井口焖井,原油与注入水渗吸置换;打开井口采油,原油从奇数级裂缝产出,置换出来的原油和注入水的混合物从偶数级裂缝产出。该发明专利虽然能够提高采油率,但是由于采用单井注采,对于油层面积较大的油气藏而言,波及体积、波及效率和采出程度等都会受到限制,从而降低采油量,更是无法实现对地层中死油区的驱替。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式布缝的双压裂水平井异井异步注水采油方法,按照先后顺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水平井Ⅰ和水平井Ⅱ平行布置在地层中,并对两口水平井进行拉链式压裂,形成多条垂直于水平井井筒且呈拉链式交叉分布的压裂裂缝;
步骤二:在生产初期,利用天然能量对水平井Ⅰ和水平井Ⅱ同时开采一段时间,直至两口水平井的井底压力均下降至泡点压力;
步骤三:取出水平井Ⅰ的油管,然后在每一条奇数级裂缝的位置分别安装配注阀,在每一条偶数级裂缝的位置分别安装注采分隔装置;取出水平井Ⅱ的油管,然后在每一条偶数级裂缝的位置分别安装配注阀,在每一条奇数级裂缝的位置分别安装注采分隔装置;
步骤四:在取出的水平井Ⅰ的油管上,对应于偶数级裂缝的位置开设射孔,然后将油管放回至取出前的位置;在取出的水平井Ⅱ的油管上,对应于奇数级裂缝的位置开设射孔,然后将油管放回至取出前的位置;
步骤五:关闭水平井Ⅱ;关闭水平井Ⅰ的井口采油阀,开启配注阀,同时向油管与套管形成的油套环形空间内注水,注入水流经注采分隔装置的导流管并进入奇数级裂缝;
步骤六:关闭水平井Ⅰ的井口进行焖井,原油与注入水进行渗吸置换;
步骤七:打开水平井Ⅱ的井口进行采油,原油从奇数级裂缝产出并进入注采分隔装置的导流管与套管和油管形成的环空内,继而通过油管上对应的奇数级裂缝位置的射孔进入油管采出,当产量低于经济极限时,进行下一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岳桦清热解毒茶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重力注剂滴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