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5892.5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明;董建峰;徐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李辉 |
地址: | 开曼群岛大开曼岛乔治镇医院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稳定性 风险 识别 方法 以及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及设备,涉及数据识别技术领域。所述设备包括:日志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一目标系统的日志;系统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日志识别所述目标系统链路上的关联系统;风险识别装置,用于提取所述关联系统的风险特征值,并识别所述目标系统的稳定性风险。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自动识别目标系统的稳定性风险,从而解放人力成本,提升稳定性治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系统稳定性风险的梳理通常都是按照关键链路判断-依赖梳理-风险识别的步骤来进行的。当关联系统和目标系统的依赖全部是直接依赖时,稳定性公式如图1所示,目标系统的链路稳定性=关系系统1的稳定性×关联系统2的稳定性×……×关联系统n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公式可以看出,梳理链路依赖是常见的手段。所以链路的稳定性和直接依赖直接相关。但是要提高稳定性,首先要进行链路的梳理,梳理是否是直接依赖,如果是直接依赖,是否有双链路,进行提高稳定性,如果有冗余链路的保障,那么稳定性风险相对较低。所以稳定性风险通常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要进行依赖梳理。目前业界的通用梳理办法,需要大量人工投入来进行链路的梳理,耗费较高的成本。同时,可能会因为各人的经验和能力不同,一些风险点被遗漏,从而引发稳定性问题。
然后再将各个依赖进行风险识别,通常的风险包括:
(1)、单点、单链路风险DB单点风险(容量风险和单库故障导致业务全部不可用)、单机房风险、热点链路风险。
(2)、旁路风险,旁路风险指的是非关键业务对关键业务的影响,因为非关键业务和关键业务可能会共用资源,而非关键业务直接影响到关键链路。通常通过应用整体调用量可以识别。
(3)、容量风险,容量风险指的是业务需要的容量和实际中如果存在差距,那么可以称之为容量风险。容量风险一部分通过梳理获的,一部分是通过全链路压测进行检验。容量风险一方面需要获取到每一个依赖的容量上限。
(4)、雪崩风险:当一个单点故障,随着访问量的增加和持续,加重了资源的消耗,导致所有的请求都受到影响。
(5)、级联冗余风险:级联冗余风险,通常指的是在双链路情况下,由于主链路出现问题,另外一个链路的容量无法承受大流量冲击,从而造成链路的不可用。
上述的风险都是导致稳定性差的风险。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工具,能够提供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调用量等数据,但是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1)、缺乏系统化、体系化成工具的方法,大部分还是需要靠人工经验和能力,不能很有效将人工的方法固化在工具里面;
(2)、效率低下,较大人力投入,重复劳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及设备,实现了自动识别目标系统的稳定性风险,从而解放人力成本,提升稳定性治理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一目标系统的日志;
根据所述日志识别所述目标系统链路上的关联系统;
提取所述关联系统的风险特征值,并识别所述目标系统的稳定性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系统稳定性风险的识别设备,包括:
日志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一目标系统的日志;
系统识别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日志识别所述目标系统链路上的关联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5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