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2786.1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张维皓;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9/12 | 分类号: | B60B19/1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弯 半径 运行 万向 车轮 | ||
1.一种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包括一内主轮(1);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该组内主轮子滚轮(2)围绕内主轮(1)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内主轮(1)的内主轮圆弧面上;一外主轮(3),该外主轮(3)与所述的内主轮(1)面对面固定;一组外主轮子滚轮(4),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围绕外主轮(3)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转动地设置在外主轮(3)的外主轮圆弧面上,并且该组外主轮子滚轮(4)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形成彼此交错对应的位置关系;一主轮驱动机构(5),该主轮驱动机构(5)在使用状态下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并且在途经所述内主轮(1)的中央位置后与所述外主轮(3)的中央位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转弯半径运行的万向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主轮(3)的结构是与所述内主轮(1)的结构相同的,并且所述的一组外主轮子滚轮(4)在外主轮(3)的所述外主轮圆弧面上的设置方式是与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在内主轮(1)的所述内主轮圆弧面上的设置方式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1)由内主轮左辐板(11)、内主轮中间辐板(12)和内主轮右辐板(13)组成,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112),而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1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以及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该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与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左辐板(11)的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左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116),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122),而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以及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该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与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中间辐板(12)的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中间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126),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并且在围绕该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的圆周方向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132),而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1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该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与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内主轮右辐板(13)的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上并且围绕内主轮右辐板圆弧面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延伸有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各两相邻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136),其中: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112)、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122)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132)是彼此对应的;所述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以及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是彼此对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是彼此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是与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相对应的,所述的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位于内主轮左、右辐板齿块(115、135)之间并且该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的高度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的高度,藉由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低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而在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与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内主轮中间辐板轴头座(125)的顶部的位置形成一轴头槽(14),所述内主轮右辐板齿块(135)的高度是与内主轮左辐板齿块(115)的高度相同的;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齿块滚轮腔(116)、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126)以及内主轮右辐板齿块滚轮腔(136)三者的位置是彼此对应的;在所述的内主轮(1)与外主轮(3)之间并且在同时对应于内、外主轮(1、3)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主轮传动轴座(6),在该主轮传动轴座(6)上并且围绕主轮传动轴座(6)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传动轴座螺杆孔(61),该传动轴座螺杆孔(61)自主轮传动轴座(6)的左侧贯通至右侧,在传动轴座螺杆孔(61)上配设有传动轴座螺杆(611),该传动轴座螺杆(611)的右端与所述外主轮(3)固定,并且由位于传动轴座螺杆(611)的右端端部的传动轴座螺杆头(6111)限定,而传动轴座螺杆(611)的左端在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第一螺杆孔(132)、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一螺杆孔(122)和内主轮左辐板第一螺杆孔(112)后由旋配在传动轴座螺杆(611)的左端端部的传动轴座螺杆左锁定螺母(6112)锁定,在主轮传动轴座(6)的朝向所述内主轮(1)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减速箱轴连接轴头(62),该减速箱轴连接轴头(62)依次置入所述的内主轮右辐板让位孔(131)、内主轮中间辐板让位孔(121)和内主轮左辐板让位孔(111)内,并且在减速箱轴连接轴头(62)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连接轴头孔(621),所述的主轮驱动机构(5)与连接轴头孔(621)传动连接;在所述内、外主轮(1、3)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的位置间隔设置有一组连接柱套(15),由连接柱套螺杆(151)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第二螺杆孔(113)、内主轮中间辐板第二螺杆孔(123)、内主轮右辐板第二螺杆孔(133)、连接柱套(15)的连接柱套孔(152)以及所述的外主轮(3)将内、外主轮(1、3)彼此固定连接,并且由旋配在连接柱套螺杆(151)的右端端部的连接柱套螺杆锁定螺母(1511)锁定;在所述的内主轮(1)上间隔设置有一组辐板固定螺钉(117),该组辐板固定螺钉(117)依次穿过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螺钉孔(114)、内主轮中间辐板螺钉孔(124)以及内主轮右辐板螺钉孔(134)并且由旋配在该组辐板固定螺钉(117)的右端端部的辐板固定螺钉锁定螺母(1171)锁定;所述的一组内主轮子滚轮(2)在共同对应于所述的内主轮左辐板滚轮腔(116)、内主轮中间辐板滚轮腔(126)和内主轮右辐板滚轮腔(136)的位置枢置在内主轮(1)的所述内主轮圆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7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涌浪发电功能的平台
- 下一篇:撞击式波浪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