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T/PR双靶点HIV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0712.4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成;朱梅;白晓光;张国宁;王菊仙;岑山;董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11/18 | 分类号: | C07D311/18;C07D493/04;C07D215/227;C07D498/04;A61K31/37;A61K31/4704;A61K31/5383;A61P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东城区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t pr 双靶点 hiv 抑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RT/PR双靶点HIV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RT/PR双靶点HIV抑制剂由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制备。式1所示的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HIV逆转录酶和抑制HIV蛋白酶的活性;毒性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成药性,表明该类化合物作为抗艾滋病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中RT/PR双靶点HIV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人类因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导致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综合征。AIDS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整体上属于HIV-1低流行国家,但局部地区呈高发流行。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因此研发新型的抗HIV药物是治疗艾滋病的根本途径。自1987年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作为首个被批准正式用于临床AIDS治疗药物以来,目前已有三十余种抗AIDS药物应用于临床,其中包括1种侵入抑制剂、15种逆转录酶(RT)抑制剂、10种蛋白酶(PR)抑制剂、1种整合酶抑制剂、1种融合抑制剂,以及5种复合剂等。长期应用单靶点药物容易引起交叉耐药及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鸡尾酒疗法(HAART),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耐药性,然而这种疗法剂量大、毒副作用强、药物相互作用复杂、患者依从性差,因此国内外制药公司致力于研究复合制剂,然而依然存在交叉耐药及严重的毒副作用、药代性质复杂等问题。以上面临的严峻形势迫使人们不断探索寻找新颖的抗HIV药物。
多靶点药物设计(multitarget-directed ligands,MT-DLs)由于其均一的药动学性质、降低药物相互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等优势,已成为当前药物设计的前沿领域,为许多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展鹏,李潇,康东伟,刘新泳.抗艾滋病药物设计新策略:多靶点及多价态结合配体[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3,3(5),406-415.]。
自1995年Saquinavir(SQV)被FDA批准上市以来,已有10个HIV-1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被应用于临床。2006年上市的Darunavir(DRV)在抑制HIV-1PR的方式上与“传统”的药物不同,不仅可以与活性位点结合,同时也可以与单体肽链结合。因此,DRV在临床应用上有“传统”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抑制HIV-1逆转录酶和/或蛋白酶的活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式1中,n为0或1;
R1表示对位取代的氨基、对位取代的甲氧基、对位取代的硝基、对位取代的单取代或双取代胺基、对位取代的羟甲基或3,4位取代的亚甲二氧基;
X为C、O、N或S;
Y为S或P;
M为羰基、羟基或亚胺基;
R为Ra、Rb或Rc;所述Ra为所述Rb为,所述Rc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