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节能轿厢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7660.5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华成;李云波;郑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H02K7/18;H02J7/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节能轿厢。
背景技术
节约电能消耗已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并且各种旨在减少电能消耗的设备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林立,同时使电梯的用量不断增加。电梯既是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同时也是消耗电能的一大设施,因此电梯的节能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电梯节能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3392692U推荐的“节能电梯轿厢”,其是在轿厢架的底部设置一振动发电装置,该振动发电装置的上方对应有轿厢,在轿厢架的顶部设置蓄电池,在轿厢的底部铺设与蓄电池连接的踩踏发电地板。该专利的发电原理是:由振动发电装置将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在蓄电池中存储,同时踩踏发电地板时由发电地板产生的电能输送给蓄电池进行储存。又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165128A提供的“一种具有发电功能的轿厢门”,其技术内涵是利用轿厢门在关闭时发电(打开时不发电),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4至0018段。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两项专利虽然各有独到的长处,但是存在发电效率低的通弊,例如以CN203392692U为例,当乘员人数少时,发电量是微乎其微的,即聊胜于无,这是因为踩踏发电地板几乎不作出响应。又如以CN104165128A为例,关闭轿厢门产生的动能(也可称惯性能)是极其有限的,于是为蓄电池提供的电能难以支持轿厢内部的诸如光源、显示器之类的用电之需。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发电效率而藉以体现理想的节能效果的新型节能轿厢。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新型节能轿厢,包括轿厢本体,在该轿厢本体的顶部固定有返绳轮支架,在返绳轮支架上通过返绳轮轴枢转设置有一返绳轮,特征在于在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发电蓄能机构,该发电蓄能机构与所述的返绳轮轴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电蓄能机构包括发电机、主传动轮、从动传动轮、传动带和蓄电池,发电机在对应于所述返绳轮支架的一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主传动轮与所述返绳轮轴的一端固定,从动传动轮与发电机的发电机转子轴固定,传动带的一端套在主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从动传动轮上,蓄电池在伴随发电机的状态下固定在轿厢本体的顶部并且与发电机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返绳轮支架的底部通过返绳轮支架固定螺钉固定在返绳轮支架座板上,而该返绳轮支架座板与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返绳轮轴的左端和右端各通过一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返绳轮支架的上部,并且所述轴承座与返绳轮支架固定。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传动轮和从动传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的传动带为皮带。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传动轮通过平键与所述返绳轮轴的右端固定,所述从动传动轮通过平键与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机转子轴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发电机通过发电机固定螺钉固定在发电机固定板上,而该发电机固定板与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蓄电池设置在一蓄电池盒内,该蓄电池盒与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蓄电池上设有蓄电池引出导线,该蓄电池引出导线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轿厢本体内的轿厢用电设施电气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轿厢用电设施为轿厢照明灯、轿厢显示器和/或轿厢操作按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轿厢本体的顶部设置了与返绳轮的返绳轮轴传动连接的发电蓄能机构,因而在电梯的曳引机构通过牵引绳带动返绳轮顺时针运动而使轿厢本体提升时,由返绳轮轴带动发电蓄能机构工作,发电蓄能机构具有理想的发电蓄能效率,体现优异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7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建筑承重外墙为电梯支撑载体的室外电梯装置
- 下一篇:永磁同步曳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