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膜随动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5535.0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志诚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B64C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膜 随动 物体外表面 介质流体 物体表面 正压力 喷出 气团 前部 狭缝 隔离 导弹 覆盖 | ||
“介质膜随动技术”是一项减少物体在介质流体(如空气)里运动的阻力的技术,从物体(如导弹)内部通过物体表面狭缝喷出的介质(空气)膜把物体覆盖起来,使物体外表面与外面的介质被隔离开来,从而从根本上完全减少了摩擦力而且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体前部的气团的正压力,从而减少了物体运行的阻力,提高了物体的运行速度和行程。
技术领域
该技术发明属于流体动力学及空气动力学范围
背景技术
减少以空气和水为流体介质中的运动物体的阻力以提高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当今在该技术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当前减少阻力的技术途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技术途径是设计一个运动阻力最小的最科学的外型,比如阻力最小的气动外型。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总有一个极限,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减少了。而本“介质膜随动技术”是在上述好的气动外型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运动的阻力,从理论上讲可使运动物体前进的阻力近似为零,“介质膜随动技术”是一个全新的以前从未应用过的减少阻力的技术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在比如在空中较好的气动外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运动的阻力,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压差阻力、激波阻力、诱导阻力等阻力。而这些阻力的本质就是一是空气中的分子直接作用到运动物体的外表面形成的摩擦力;二是物体运动的前方的空气团对物正面产生的动压阻力。所以阻力在本质上就是两个因素。而本发明就是要解决这两个因素的。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产生阻力的原因确定的,就是不让运动物体周围的空气分子与运动物体的外表面相接触。为达此目的,让运动物体自身从360°的狭缝中喷出气体膜把运动物体外表面全覆盖起来,把物体外表面与周围空气分子通过该膜隔离开来,这样外界气体分子就不能接触到物体外表面了,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摩擦力。而运动物体前方空气团产生的动压也不能直接作用到物体的前端面,而是作用到了物体自己喷出的气膜上,而该气膜能较好地泄掉空气团的动压;如果气膜流量很大,则物体前端可以说形不成动压。由于该气膜是随物体一起运动并在运动中喷出的,故称为“介质膜随动技术”。由上述机理可看出,从理论上讲“介质膜随动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物体运动的阻力问题。
运动物体内从狭缝喷出气体所用的气源,可以在运动物体内外加一个高压气源,经减压阀和稳压阀由控制系统控制从物体外表面的狭缝中喷出。另一种方法可以从发动机进气道中引出一小部分气体,经再加压再送入狭缝喷出。
具体实施模式
当物体如导弹一经发射出去,由控制开关同时启动控制系统喷气机构,该机构将气体从狭缝中喷出形成随动介质膜,该随动介质膜一直工作到导弹到达终点。该技术的实施将使物体,如导弹的速度更快,射程更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志诚,未经郭志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变速角度感应结构
- 下一篇:船舶海洋工程H级/A级耐火隔音墙及安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