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和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4703.4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田福平;胡敏;曹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1/24 | 分类号: | C07C1/24;C07C15/08;C07C15/06;B01J29/4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醇 烷基化 催化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应用。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微孔ZSM‑5分子筛与尿素溶液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反应1‑12小时,过滤、洗涤,120℃烘干,550℃焙烧。即得同时具有微孔和大量介孔的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用硝酸锌或醋酸镁溶液浸渍上述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经干燥、焙烧后,得到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催化剂。该催化剂的有益效果是,应用于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具有乙苯选择性低、不易积碳、运行稳定性明显提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催化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甲苯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精细化工产业。二甲苯主要来源于石油重整和裂化汽油,但是由于石油储量的缺乏,我们必须寻求其他的方法来合成二甲苯。而苯和甲醇均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所以用廉价易得的苯和甲醇进行烷基化,合成附加值更高的二甲苯,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ZSM-5分子筛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是优异的择型催化剂。研究表明,HZSM-5分子筛直接用于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副产物乙苯的生成和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差(Catalysis Communications,2014,57,129–133;RSC Adv.,2015,5,63044)。乙苯存在于产物中会导致与二甲苯的分离困难,其主要来源于苯和甲醇烷基化过程中甲醇在催化剂强B酸中心上生成烯烃的副反应。因此避免生成乙苯的副反应就必须减少分子筛催化剂强B酸中心数量。针对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较低的问题,多级孔道结构分子筛可以有效地减少扩散路径,从而避免积碳的生成,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9,360,8–16)。因此,对微孔ZSM-5分子筛进行孔道结构和酸性质的调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目前有关苯和甲醇直接烷基化的专利非常有限。专利CN200910242740.5报道了一种改性HMCM-56分子筛用于催化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苯的单程转化率≥45%,甲苯和二甲苯总选择性≥89%,但未提及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专利CN201210233696.3报道的方法中涉及物料的回流,但没提及转化率、选择性及稳定性数据。专利CN201410068375.1通过高效催化剂的使用,反应过程中引入H2或CO2,在反应原料中加入甲苯等技术手段,提高了二甲苯的选择性及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专利CN201410464986.8公开了一种苯和甲醇直接烷基化制甲苯二甲苯的方法,采用流化床技术,反应过程中引入N2,反应进行100min,苯的单程转化率≥40%,甲苯和二甲苯总选择性≥80%.
本发明利用中性尿素溶液处理微孔ZSM-5分子筛,在回流温度下,通过尿素溶液分解存在化学反应平衡,控制混合浆液的pH值恒定。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微孔ZSM-5分子筛内形成孔径在2-3nm范围内的介孔。结合ZnO或MgO修饰,进一步调变催化剂的B酸与L酸的比值。上述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副产物乙苯生成和催化剂稳定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苯和甲醇烷基化过程中,乙苯的产生和催化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便快捷,运行稳定性好,乙苯选择性显著降低的苯和甲醇烷基化催化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苯和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大量介孔孔径在2-3nm的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结晶度保持90%以上,且其中的强B酸与强L酸的比值低于0.2。
具有上述特征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采取如下步骤制备:将微孔ZSM-5分子筛与尿素溶液混合,在回流温度下,加热搅拌1-12小时;过滤洗涤后,120℃烘干,550℃焙烧,得到多级孔道ZSM-5分子筛。
其中的强B酸与强L酸的比值低于0.2的催化剂,采取如下步骤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碳酸二甲酯制备芳烃的方法
- 下一篇:制备烯烃和芳烃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