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无缝换手机制的网络系统与相关工作方法、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3316.9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超;卓家璘;谢定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W8/26 |
代理公司: | 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无缝 换手 机制 网络 系统 相关 工作 方法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无缝换手机制的网络系统、一种网络系统的工作方法和一种控制装置。网络系统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多个主机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网络设备相互连接,并且部分网络设备提供无线接取网络以供主机装置连接,多个无线接取网络具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控制装置连接至网络设备,其中当主机装置中的第一主机装置由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改为连接至第二网络设备时,控制装置对第一主机装置发出的地址解析要求封包,控制网络设备回传地址解析回复封包至第一主机装置,以维持第一主机装置的因特网协议地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下的网络系统与相关的工作方法、控制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备无缝换手机制的网络系统与相关的工作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基础网络由多个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而成,连接的方式不限定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其中上述无线连接例如可以是随意网络(Ad-hoc Network)模式、网状网络模式(mesh network)或是其它模式等等。在无线网络的应用情境中,基础网络可包含多个无线接取装置,以为主机装置提供无线上网的功能,且这多个无线接取装置可连接至后端的路由器,以通过这多个路由设备传递主机装置发出的封包。一般而言,为了方便管理网络,网络管理者会将网络切分成许多的子网。当主机装置连接上某个子网时,主机装置会使用该子网下的因特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 address)。因此,当主机装置移动漫游到不同的子网时,主机装置必须重新取得新子网下的IP地址才可通过新子网上网。
另一方面,在传统因特网的架构之中,当主机装置由原先所连接的网络设备转换为连接至新的网络设备时,若先前连接的网络设备与后续连接的网络设备分属于不同的子网,则主机装置需要进行一连串的换手(Handover)程序以顺利递交为连接至新的网络设备,并且前述换手程序包括第三层(Layer 3)的换手动作。然而,在第三层的换手动作中,主机装置例如是需要向新的网络设备要求一个新的IP地址,以更新IP地址,从而达到维护网络联机的目的。
然而,IP地址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用来当作路由依据。也就是说,当主机装置移动到不同的子网之后,主机装置的IP地址便会改变以达到正确传递封包的目的。第二个作用是用来当作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的端点标识符(Endpoint Identifier)。以传输控制协议会话(TCP session)为例,其是以两组网络插座(socket)来当作联机依据,而socket则是由IP地址与TCP port形成。因此,一旦任何一组socket中的IP地址或TCP Port改变了,这个TCP session联机就会发生中断。
基于前述,如何提供一个网络系统以及相关的工作方法,并使其具有较佳的换手机制,以改善换手程序的花费时间以实现无缝换手,仍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下具备无缝换手机制的网络系统与相关的工作方法、控制装置,其具有较佳的换手机制以降低换手程序的花费时间并且降低换手程序中的封包丢失几率。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下具备无缝换手机制的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多个主机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网络设备相互连接并形成基础网络。部分网络设备可提供无线接取网络功能,供主机装置以无线方式连接至多个网络设备,部分网络设备提供的无线接取网络则需有相同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主机装置则分别经由无线接取网络连接至网络设备之一。控制装置连接至网络设备。当主机装置中的第一主机装置由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设备改为连接至第二网络设备时,控制装置对第一主机装置发出的地址解析要求封包,并控制网络设备回传地址解析回复封包至第一主机装置,以维持第一主机装置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未经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3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伪基站识别系统及数据分析系统
- 下一篇:光伏组件自动清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