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2212.6 | 申请日: | 2017-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东;刘啸;王渭新;李鑫磊;黄晓光;朱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B60B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11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污染、噪声低且不依赖化石能源的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在电动汽车的各种驱动方式中,轮毂电机驱动方式因其传输效率高、控制灵活等独特的有点,逐渐受到专业人士的青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轮毂电机将动力、传动以及制动装置全部整合在轮毂内,省去了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大量机械部件,车辆结构大大简化,整车质量减轻,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增加了汽车乘用空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乘用车辆的驱动机构,其包括车轮正面端盖(1)、螺栓(2)、车轮轮辋(3)、永磁体磁极(4)、电动机主体(5)、电机轴(6)、螺母(7)和轴承(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正面端盖(1)通过螺栓(2)与车轮轮辋(3)连接,永磁体磁极(4)固定于车轮轮辋(3)内部,电动机主体(5)安装于车轮轮辋(3)和车轮正面端盖(1)内部,并且设置为电动机主体(5)的外侧套有永磁体磁极(4);电机轴(6)穿过电动机主体(5),并与汽车底盘系统相连接;轴承(8)套在车轮正面端盖(1)的中心孔与电机轴(6)端部之间,螺母(7)拧紧在电机轴(6)端部。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正面端盖(1)除中心孔处之外其余位置为封闭式密封结构,中心孔处安装有防护盖。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正面端盖(1)的边缘加工成阶梯凸台结构,与车轮轮辋(3)之间还固定有防水垫片。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轮辋(3)是由导磁率较高的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轮辋由钕铁硼合金或者钢制成。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永磁体磁极(4)通过螺纹连接、镶接或粘接等方式与车轮轮辋(3)联接。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正面端盖(1)阶梯凸台的厚度为5-15mm,所述的螺栓孔设置为与M6、M8、M10、M12或M16的螺栓进行紧固。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的车轮正面端盖(1)和螺栓(2)之间还包括垫圈或者垫片。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所述车轮正面端盖(1)由铝合金、镁合金或者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的突出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对于轮毂电机与车轮的常规连接方式,本发明将车轮轮辋部分直接制作为轮毂电机的外壳,结构简单,安装可靠、稳定;
第二,本发明的车轮正面端盖与车轮轮辋部分为两件式结构,安装拆卸方便,车轮正面端盖除中心孔处为整体封闭式结构,对电机内部具有保护的作用,可以防尘、防水;
第三,本发明车轮相对于轮毂电机与车轮的常规连接方式,省去近中心孔处圆周范围内的螺栓孔,轮辐可以没有阻碍地连接到中心孔,可以节省机械加工成本,同时为车轮外观造型设计提供更大的自由度,能够满足车轮外观造型多样性设计的要求。
第四,本发明车轮轮辐不起主要支撑作用,因此车轮正面端盖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的薄一些。
第五,本发明车轮颠覆了传统轮毂设计理念,无论受力状态、结构模式、安装方式、失效状态,都和传统方式不同,保证了本发明具有上述优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车轮正面端盖,2-螺栓,3-车轮轮辋,4-永磁体磁极,5-电动机主体,6-电机轴,7-螺母,8-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催化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催化剂再生装置、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