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685.0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G06F9/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吴伟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数字化 网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系统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能够对不同数字化网络进行联调,具体地是一种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其包括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协议定义模块、协议解析模块、拓扑生成模块和模拟输出模块。本发明针对不同网络采用对应的采集技术,实现对网络数据数字信号采集与记录,并通过对源码进行解析,实现信号模拟、故障定位、网络拓扑分析等功能;还能够对用户操作中的误操作、非法操作进行限制和提醒,以及实现了各个板卡独立控制的功能,满足各个板卡的监听线程可独立暂停、继续、结束监听的功能;并且能作为通用的联调装置,减少联调过程中大量工装及模拟器开发工作,提高系统联调的效率,缩短联调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能够对不同数字化网络进行联调,具体地是一种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以以太网、1553B总线、串口、CAN总线等通信协议构建的数字化网络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其中,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其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1553B总线是MIL-STD-1553B总线的简称,其全称为飞机内部时分制命令/响应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公布的一种串行多路数据总线标准,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处理、集中控制和实时响应;串口是串行接口(也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讯接口)的简称,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扩展接口,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CAN 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其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
以太网、1553B总线、串口、CAN总线等通信协议及相应的以太网卡、串口、1553B板卡和CAN板卡等板卡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系统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从而构建了各种数字化网络,对数字化网络的监控管理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有技术中的联调装置在对数字化网络系统维修保障时多数只针对单一通信协议,例如中国专利CN103645947B公开了一种MIL-STD-1553B总线监控及数据分析系统,中国专利CN101799795A公开了一种1553B总线监控器及具有该监控器的总线系统,这些监控和分析系统都只能针对1553B总线,不具有通用性,而且,该类产品通常只能够对于,现有技术在对数字化网络联调过程中存在着需要开发大量工装及模拟器的工作,系统联调效率较低以及周期较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在对数字化网络联调过程中存在不具有通用性、需要大量工装及模拟器的开发工作以及效率较低、周期较长等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包括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协议定义模块、协议解析模块、拓扑生成模块和模拟输出模块;
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负责创建线程池,针对当前指定工作的板卡,启动相应的线程,能够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和协议解析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对不同数字化网络的数据的监听和捕获,能够基于系统及相应物理板卡的驱动程序,获得当前设备上对应的物理板卡列表及各个板卡的基本信息;基于网络监听的服务,能够实时采集到网络报文,获得报文的源码,并输出至协议解析模块;
协议定义模块通过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方式,接收并响应用户的对协议的添加、编辑和删除操作,通过将操作命令发送至协议解析模块,完成协议的编辑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界面反馈给用户,同时对用户操作中的误操作、非法操作进行限制和提醒;
报文解析模块根据相应的数字化网络协议及协议定义模块,能够对采集报文的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进行解析,从协议层数据中获得报文的基本参数,从应用层数据中识别出该报文对应的协议,并根据协议定义的内容进行解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