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9685.0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G06F9/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吴伟文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数字化 网络 装置 | ||
1.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协议定义模块、协议解析模块、拓扑生成模块和模拟输出模块;
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负责创建线程池,针对当前指定工作的板卡,启动相应的线程,能够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和协议解析模块;所述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包括多线程管理类、板卡控制线程类和板卡控制窗口类;多线程管理类通过创建线程池,负责实现对各个线程的创建、暂停、继续、关闭及资源释放;板卡控制线程类负责实现板卡控制,提供板卡的启动、运行和结束的控制;板卡控制窗口类提供对板卡启动、暂停、继续和结束控制的交互界面,响应用户操作,并控制多线程类控制线程的工作状态,同时将线程工作状态通过交互界面反馈用户;
信号采集模块负责对不同数字化网络的数据的监听和捕获,能够基于系统及相应物理板卡的驱动程序,获得当前设备上对应的物理板卡列表及各个板卡的基本信息;基于网络监听的服务,能够实时采集到网络报文,获得报文的源码,并输出至协议解析模块;
协议定义模块通过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方式,接收并响应用户的对协议的添加、编辑和删除操作,通过将操作命令发送至协议解析模块,完成协议的编辑操作,并将操作结果通过界面反馈给用户,同时对用户操作中的误操作、非法操作进行限制和提醒;
协议解析模块根据相应的数字化网络协议及协议定义模块,能够对采集报文的网络层协议和应用层进行解析,从协议层数据中获得报文的基本参数,从应用层数据中识别出该报文对应的协议,并根据协议定义的内容进行解析;
拓扑生成模块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基于对指定数字化网络的报文采集结果,显示当前数字化网络的拓扑结构,实时反馈各个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同时提供对当前网络拓扑的保存及加载功能;所述拓扑生成模块包括节点类、网络管理类和拓扑显示类;节点类负责模拟当前设备节点,并记录节点的信息;网络管理类负责根据采集的报文创建或定位对应的节点,并建立节点之间的关联;拓扑显示类通过环桩的方式显示拓扑结构图;
模拟输出模块根据定制的协议格式,支持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输入模拟报文的数据,以及目标设备参数,并将数据通过数字化网络发送至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之间的接口为信号采集控制命令,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块与协议解析模块之间的接口为采集报文源码,协议定义模块与协议解析模块之间的接口为报文协议描述,协议定义模块与协议解析模块之间的接口为报文地址信息,协议定义模块与模拟输出模块之间的接口为报文协议描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报文采集工厂类、报文采集的基类和报文源码输出类;报文采集工厂类负责根据用户选择的板卡,创建对应的采集对象;报文采集的基类负责规范和定义报文采集的接口,包括初始化板卡、报文采集、采集报文源码获取和采集报文的输出接口;报文源码输出类负责获得和管理采集到的报文源码,通过双缓冲技术,保证源码的采集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数字化网络联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采集的基类包括以太网报文采集类、1553B报文采集类、串口报文采集类、无线网报文采集类;以太网报文采集类继承“报文采集的基类”,负责实现以太网的初始化板卡、报文采集、采集报文源码获取、采集报文的输出;1553B报文采集类继承“报文采集的基类”,负责实现1553B总线网的初始化板卡、报文采集、采集报文源码获取、采集报文的输出;串口报文采集类继承“报文采集的基类”,负责实现串口的初始化板卡、报文采集、采集报文源码获取、采集报文的输出;无线网报文采集类继承“报文采集的基类”,负责实现无线网的初始化板卡、报文采集、采集报文源码获取、采集报文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仁谷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6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