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荔枝杂交的授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8527.3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0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峰;张树伟;卢江;彭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朱志宽,李秋琦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荔枝 杂交 授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荔枝杂交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荔枝杂交的授粉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 Sonn.)著名的亚热带常绿果树,起源于中国,因果实形、色、香、味俱佳和营养丰富而誉称“岭南果王”、“人间仙果”、“佛果”以及“果王”等美誉驰名中外。我国荔枝种质资源丰富,到目前为止,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收集保存的荔枝品种、品系、单株达350多个,其中品种140个以上,而作为商品性栽培的品种只有30多个。我国是荔枝的最大生产国,然而随着荔枝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产业结构突出问题开始大量显现。一个主要问题是各主产区主栽品种结构不合理,中熟品种所占比例过高,而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质品种比例偏少。目前现有的荔枝品种已很难满足现代荔枝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选育一些优良的荔枝品种刻不容缓。
在荔枝品种的选育方法中,人工杂交育种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胡桂兵教授课题组、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彭宏祥研究员课题组、广东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欧良喜研究员课题组等正在开展大规模的荔枝人工杂交育种工作,选育出了大量的优良株系,如胡桂兵教授课题组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了D11、D13以及991系列的特早熟株系。在此之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刘成明教授课题组开展了“马贵荔×焦核三月红”和“马贵荔×无核荔”两个组合人工杂交实验,目前已初步选出若干优良株系。台湾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手段已选育出品质优良、易栽培、可食率达高、丰产稳产的台农1号翠玉和极早熟、优质的台农2号旺荔。
传统的荔枝杂交育种授粉方法:首先在荔枝雄花盛开时人工采集花粉保存,然后在开雌花前一天套袋隔离花粉,去袋完成人工授粉后再套袋隔离花粉,过两、三天后再去袋挂标签,工作量大,费工费时,缺点很多,常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1)人工采集花粉、人工授粉、人工套袋等工作量大,费工费时,效率低,且不易大面积实施;(2)人工采集花粉保存难免造成花粉失活;(3)花穗套袋隔离花粉对雌花难免产生物理伤害同时改变了局部环境,导致授粉成功率低;(4)在自然件下,刮风下雨导致杂交结实率低;(5)在自然件下,荔枝在果实发育阶段病虫害严重,常造成果实大量落果及种子虫害而败育。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荔枝杂交育种的进程和效率。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荔枝杂交授粉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根据荔枝雌雄异花同株、同一株树雌雄花不同时开且分批开、以及主要靠虫媒授粉的特点而设计,以蜜蜂为媒介开展荔枝杂交授粉工作,提供一种高效荔枝杂交的授粉方法,该方法简便,操作方面,不用人工采集花粉、人工套袋隔离花粉以及人工授粉,应用本发明可显著节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荔枝杂交授粉工作效率,同时还具有防病虫害进而提高荔枝杂交果实结实率的作用。
一种高效荔枝杂交的授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荔枝盆栽树的母本和父本的准备:选取母本和父本花期相同的荔枝树品种,将健壮无病害的荔枝树母本和父本苗木定植于花盆中;
(2)荔枝花粉隔离网罩的搭建:所述的隔离网罩,包括:网罩骨架本体,其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高度;覆盖片1,为盖在网罩骨架本体上的防虫纱网;覆盖片2,为盖在网罩骨架本体上的隔离花粉塑料薄膜;覆盖片3,为盖在网罩骨架本体顶部的防雨塑料薄膜;通过尼龙绳将覆盖片1、覆盖片2和覆盖片3四周与网罩骨架本体进行固定,覆盖片1和覆盖片2接地部分埋土固定;网罩骨架本体四周的覆盖片1和2接地处同一位置有一个1.5米高竖形开口,作为工作人员出入花粉隔离网罩的门口,门口的开与关通过粘扣控制;
(3)养蜂箱的准备:于荔枝开花季节,荔枝园有蜂农养蜂采蜜,荔枝杂交授粉时向其租用箱蜂,花粉隔离网罩内每立方米蜜蜂密度为100-200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未经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