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5588.4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谢卓颖;盛滔;陈姗;赵远锦;顾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增强 荧光 信号 编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为壳核结构,内核为磁性纳米结构,外面包裹一层聚合物外壳,在聚合物外壳上分布颗粒状或岛状的金属纳米结构;所述的金属纳米结构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在近红外区域发生共振吸收,当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与荧光染料的发射光谱的位置发生重叠时实现荧光增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包括金、银、铂中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结构尺寸为30nm~300nm,金属纳米结构的间距为5nm~4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包括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纳米结构包括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或其复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码微球直径在10μm~1000μm之间,偏差在5%以内。
7.制备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的方法,先采用协流式微控法制备聚合物包裹磁性纳米结构得到磁编码载体微球,其特征在于,再在载体微球上负载金属纳米结构,具体步骤为:
(1)用氨基硅烷修饰制备好的磁编码载体微球;
(2)再接贵金属纳米种子:将第一步得到的修饰后的磁编码载体微球放入贵金属的酸性溶解液中,通过加热或还原剂进行还原并吸附金种,在磁编码载体微球表面得到贵金属纳米种子;
(3)最后将贵金属的酸性溶解液与弱还原剂再次反应,最终在磁编码载体微球表面生成相互之间有间隙的金属纳米结构并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还原剂包括氨水、硼氢化钠、柠檬酸三钠中的任意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弱还原剂包括羟胺、L-抗坏血酸、对苯二酚、临苯三酚、1,2,4-苯三酚中的任意一种。
10.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金属增强荧光信号的编码微球在核酸、蛋白、细胞的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55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