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七叶皂苷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4034.2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伯庆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王鹏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皂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七叶皂苷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七叶皂苷又称七叶皂苷酸,由七叶树科七叶树属植物种子天师栗中经现代萃取技术获得的总皂苷。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多以总七叶皂苷(Totalescin)钠广泛应用于临床,总七叶皂苷钠按高效液相色谱仪出峰先后颁定含有A.B.C.D四个主要组分,七叶皂苷A(escinIa)、七叶皂苷B(escinI b)、七叶皂苷C(isoescinII a)、七叶皂苷D(isoescin IIb)。
现有法定生产单位质量极不稳定,纯度低,各批次差异较大,而且产品回收率也仅2-3%左右。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七叶皂苷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浸泡提取:先将天师栗粉碎,用体积百分比为35%-45%的稀甲醇溶液分次浸泡提取;过滤澄清,即得提取液;
S2,提取液酸化:向提取液中加入酸,调节其PH值至2.2-3.2,即得酸化提取液。
S3,萃取:将有机溶剂加入到酸化提取液中进行萃取,收集萃取物,回收萃取中有机溶剂;
S4,洗涤沉淀:萃取结束后静止沉淀1h,底部沉淀物均匀等分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淘洗,见洗涤液不浊时,倾去上层清液,集合被洗涤的沉淀物;
S5,乙醇调节醇浓度:将洗涤后的沉淀物置浓缩器内,回收除尽有机溶剂,得到水性浸膏,加入乙醇调配至乙醇质量比重达到70%,形成料液;
S6,钠型树脂交换:将75%的含醇溶液进行过钠离子交换树脂并收集被交换过的液体;
S7,脱色;校正PH;使用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脱炭;校正PH为中性;
S8,浓缩结晶:
S9,干燥;即得七叶皂苷钠。
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总皂苷纯度平均达99.8-102%;七叶皂苷A、B、C、D总积分90-95%,产品回收率为4.0-4.8%。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加工流程短、工艺简洁、无废水排放污染环境、容易放大生产、产品回收率高达4.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首次以天师栗:溶液=1:3的质量比例进行搅拌混合浸泡提取6h,然后行料液分离收集料液;取料渣以料:溶液=1:2的质量比例进行第二次搅拌浸泡提取,2h后行料液分离,弃渣;将以上两次料液澄清后合并混匀。其有益效果是,多次用甲醇提取,成分提取更彻底,防止料渣中残留主要成分七叶皂苷钠。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酸为有机酸或无机酸,有机酸选自草酸、酒石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无机酸为盐酸。其中,可优选使用饱和草酸溶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酸化提取液的PH值为2.4。
在一些实施例中,S7步骤中,原料: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00:8,在加热条件下搅拌脱色,温度条件为60℃,搅拌60转/分钟,保温6h,过滤脱炭并,收集除炭后的料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精密PH计测定除炭后的料液的pH值,以2.0%浓度氢氧化钠滴定液校正料液PH值至7.5。
在一些实施例中,S8步骤为:将S7步骤中经过校正pH的料液置玻璃旋转蒸发器内,水浴真空条件下浓缩,浓缩时水浴温度控制在45-75℃;浓缩形成浸膏,重复加入无水乙醇适量继续浓缩至浸膏的操作,至浸膏再次接触无水乙醇时出现白色絮状物时为浓缩终点,此时真空吸出瓶内浸膏,将此浸膏缓慢加入事先备好的无水乙醇中边加边搅拌使出现白色絮状结晶缓慢沉入容器底部过夜。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去容器内上层乙醇收集容器底部白色软性结晶沉淀物滤去多余乙醇后分盘置入真空干燥箱,连续真空干燥,真空干燥温度50-70℃梯度缓慢升温,真空度大于0.090MPa,连续真空干燥30-40h。
本发明所得产品以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七叶皂苷标准项下要求检测产品主要指标: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测得七叶皂苷钠A值35-45%;七叶皂苷钠B值20-25%。相关物质控制在5-7%以下;总皂苷滴定法含量测定值99-10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七叶皂苷钠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伯庆,未经张伯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4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