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7314.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何业军;盖宝宏;张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3 | 分类号: | H03M13/13;H03M13/0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lsc crc 译码 分段 极化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多个独立的信道进行合并和拆分,得到与独立的信道个数相同的比特信道,获取各比特信道的容量,统计获取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的个数;其中,比特信道的容量大于预设的容量阈值则为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
B、将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根据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的个数划分成相应个数的子序列,对每一子序列进行极化码编码,将编码之后的信息发送至相应的比特信道中;
C、在接收端接收到编码之后的信息,根据LSC-CRC译码算法分段进行译码,最后将译码后得到的译码子序列首尾拼接起来得到译码序列;
所述步骤A还包括:将极化之后的比特信道的容量从大到小排列,并且记下对应的比特信道的序号,组成一个序列;
所述步骤B包括:
B1、根据待传输的信息序列(n,k),得到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F=round(n×k);其中n为码长,k为码率;
B2、获取与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的个数m之差最小的2的幂次数M,并判断F是否能被M整除;
B3、当F能被M整除时,则将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F拆分为R个子序列;其中R=F/M,且每一子序列的长度为M;
B4、当F不能被M整除时,则F除以M的商记为R、余数记为Q,并将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F拆分为R+1个子序列;其中R+1个子序列中的前R个子序列中均填充F的子序列,R+1个子序列中的最后一个个子序列中前Q个比特位填充F的子序列,后M-Q个比特位均填充0;
B5、将每一子序列进行极化码编码,将编码之后的信息发送至相应的比特信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将n个独立的信道通过递归合并成合并信道;其中,n为正整数;
A2、将合并信道根据信道的转移概率进行拆分,拆分成与独立的信道个数相同的比特信道;
A3、根据蒙特卡罗法、密度进化法或高斯近似法获取各比特信道的容量;
A4、统计获取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的个数,将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的个数记为m;其中,比特信道的容量大于0.9则为完全极化的比特信道,m为正整数、且m≤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具体包括:
C1、在接收端接收到编码之后的信息,并根据LSC-CRC译码算法分段进行译码,得到相应段数的译码子序列;其中LSC-CRC译码算法对应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码长为N比特序号为奇数位的译码似然比,表示码长为N比特序号为偶数为译码似然比,表示码长为N/2且比特信道为两个位信道异或后组合信道对应传送比特的译码似然比,表示码长为N/2且比特信道为没有经过异或之后信道对应穿送比特的译码似然比,表示第i比特位的译码似然比,表示第i个比特的译码结果;
C2、将译码子序列首尾拼接起来得到译码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LSC-CRC译码的分段极化码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2具体包括:
C21、当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F拆分为R个子序列时,则将R个译码子序列首尾拼接起来得到译码序列;
C22、当待传输的自由信息比特序列F拆分为R+1个子序列时,则将前R个译码子序列以及最后1个译码子序列的前M-Q位首尾拼接起来得到译码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3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