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生素C在制备用于治疗和预防结核病的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4377.0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汪进;裴增林;张璇;纪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375 | 分类号: | A61K31/375;A61K45/06;A61P3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C 信号通路 高剂量 结核病 制备 杀死 治疗 细胞生物学 感染巨噬细胞 谷胱甘肽前体 结核分支杆菌 生物医药领域 氧化应激状态 功能性作用 过氧化氢酶 临床结核病 调控机制 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结合动物 巨噬细胞 抗坏血酸 杀菌作用 药学实验 影响机体 治疗策略 卡介苗 抗结核 分枝 介导 免疫力 预防 诱发 干预 感染 试验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维生素C(抗坏血酸)作为单一成分在制备用于治疗和预防结核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通过细胞生物学和药学实验,并结合动物实验,确定了维生素C抗结核的药学浓度,并针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对氧化应激状态的调控机制并对其进行干预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VC杀死分枝结核杆菌可通过NAC和过氧化氢酶起到抑制作用;VC处理巨噬细胞产生H2O2,通过与H2O2相同的信号通路起功能性作用,大剂量VC杀死分枝杆菌通过谷胱甘肽前体NAC和CAT起抑制作用;高剂量的VC通过介导卡介苗和H37Rv感染了RAW264.7细胞诱发的TNF‑α信号通路,起杀菌作用和影响机体免疫力。本发明为临床结核病的治疗和耐药及潜伏期结核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维生素C(抗坏血酸)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涉及维生素C(抗坏血酸)在制备用于治疗和预防结核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资料公开了肺结核(Tuberculosis,TB)是目前世界上致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有近l/3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其中10%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大多数转变为潜伏感染。另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呈现多药耐药性,产生多药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且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人数位居全球首位。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是细胞免疫而不是体液免疫,因此具有细胞介导免疫缺陷的人如HIV感染、慢性肾衰竭、痛风等有罹患结核病的极大的几率,并且国内外均有研究报道结核病与艾滋病等其他疾病的共发生几率逐年提高。
目前临床实践用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等,临床药物中大部分是通过影响结核分枝杆菌DNA复制起作用。有研究公开了化疗作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基石,但耐药菌株的形成往往与肺结核病人的漫长化疗相关;临床实践中结核病治疗方案,通常是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IF),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2个月,之后4个月INH和RIF的联合治疗,实践证实,一线药物INH和RIF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在体外天内能杀死99%到99.9%的结核分枝杆菌,不幸的是,耐药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有时出现非常快,而治疗多药耐药(MDR)的结核病有时可能需要长达2年的化疗,并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未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4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