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电磁波吸收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0228.7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39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加川清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川清二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15/08;B32B33/00;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颖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 电磁波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场电磁波吸收膜,具有:塑料膜、和设置于该塑料膜的一面的单层或者多层的穿孔金属薄膜,上述穿孔金属薄膜在整个面以50μm以下的间隔具有直径200μm以下的激光束穿孔洞,上述穿孔金属薄膜进一步部分地具有能得到透视识别性的程度的大小的多个开口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出色的电磁波吸收能力以及透视识别性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无线LAN等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使用防止电磁波的泄露以及进入的电磁波吸收片。当前广泛使用的电磁波吸收片由金属片或者网构成,但最近也提出了在塑料片形成金属蒸镀膜的电磁波吸收片。例如JP 9-148782 A提出了以下电磁波吸收片,该电磁波吸收片由塑料膜和在其两面形成的第一以及第二铝蒸镀膜构成,第一铝蒸镀膜被蚀刻成非导通的线状图案,第二铝蒸镀膜被蚀刻成网眼状的导通图案。
此外,WO 2010/093027公开了以下复合膜,该复合膜在设置于塑料膜的至少一个面的单层或者多层的金属薄膜中以不规则的宽度以及间隔在多个方向上形成很多实质上平行且断续的线状痕迹,由此使电磁波吸收能力的各向异性减轻。
在JP 9-148782 A的电磁波吸收片以及WO 2010/093027的带有线状痕迹的金属薄膜-塑料复合膜中,利用线状图案或者线状痕迹来得到电磁波吸收能力,但也期望通过将激光束穿孔洞形成为图案状从而高效地得到具有出色的电磁波吸收能力的电磁波吸收膜。
进一步地,也存在针对透明的电磁波吸收膜的需求,提出了具有ITO薄膜或者CNT薄膜的电磁波吸收膜,并使用于ETC等中。但是,ETC中使用的电磁波吸收膜是远场电磁波吸收膜,不作为近场电磁波吸收膜来使用。这是因为适于近场的阻抗控制很难的缘故。因此,期望具有有电磁波吸收能力的不透明的层并且具有能够通过该不透明的层以视觉来识别所面向的一侧的物体的性质(称作“透视识别性”)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出色的电磁波吸收能力以及透视识别性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针对上述目的专心研究的结果,本发明者发现通过(a)在形成于塑料膜的金属薄膜的整个面以50μm以下的间隔形成直径200μm以下的激光束穿孔洞,并且(b)部分地形成能得到透视识别性的程度的大小的多个开口部,从而能够得到具有出色的电磁波吸收能力以及透视识别性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并想到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具有塑料膜和设置于该塑料膜的一面的单层或者多层的金属薄膜,该近场电磁波吸收膜的特征在于,上述金属薄膜在整个面以50μm以下的间隔具有直径200μm以下的激光束穿孔洞,并且部分地具有能得到透视识别性的程度的大小的多个开口部。
上述激光束穿孔洞的直径优选为100μn以下,更优选为20~100μm。
优选上述激光束穿孔洞的间隔为20μm以下。
优选形成于上述金属薄膜的上述开口部排列在至少两个方向上。
优选上述金属薄膜中的开口部的面积率为15~60%。
优选上述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0~300nm。
优选上述金属薄膜由从铝、铜、银、锡、镍、钴、铬以及它们的合金所构成的组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金属构成。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用于形成本发明的近场电磁波吸收膜的微细的激光束穿孔洞的排列的一例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b)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1(c)是图1的部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川清二,未经加川清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0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