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及其结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5381.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廖显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9/00 | 分类号: | B25C9/00;B25C1/00;B23K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钉枪 撞针 组件 及其 结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及其结合方法,其撞针组件包括:一撞针本体、一材料硬度大于撞针本体的冲击头;将冲击头一体制成一端材料密度较低而另一端材料密度较高,材料密度较低一端与撞针本体前端面预热至设定温度,将材料密度较高另一端的顶端朝撞针本体前端面加压维持一适当结合时间,使撞针本体材料粒子产生游离而渗入融合到冲击头内材料密度较低一端结合成一具耐冲击、耐磨耗、高韧性的撞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钉枪的撞针,特别是指提供一种具耐冲击、耐磨耗、高韧性的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及其结合方法。
背景技术
按以动力式打钉枪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在装潢工程、建筑工程、家俱上,其主要利用打钉枪的枪嘴中一撞针来进行击钉动作,使其可以连续击发原容置于钉匣中的钉体;然而,在使用撞针连续对各钉体进行撞击的过程中,所述的这些连续击发的撞击力将不可避免的造成撞针最前端的磨耗,加上,由于目前坊间所使用的撞针都直接以单一钢材或硬度较低的材料制成,而其一般硬度值介于洛氏硬度48至洛氏硬度59之间,若以该材料硬度的针撞来对钉体进行连续击发下,因其两者相对硬度差异不大下,造成该撞针的磨耗高,磨耗不均甚至可能导致撞针变形等等缺失,而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前述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及其结合方法,令所制成的撞针具有耐冲击、耐磨耗、高韧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撞针本体、一材料硬度大于撞针本体且结合于撞针本体前端面的冲击头;其中,该冲击头的外径与撞针本体前段外径相同,该冲击头是一体制成,其一端材料密度较低而另一端材料密度较高,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与撞针本体前端面结合。
所述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其中,该撞针本体前端面突设以结合柱,在该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的底面上与撞针本体前端面突设的结合柱对应的位置凹设以嵌合槽,并使该结合柱与该嵌合槽作嵌入结合。
所述打钉枪的撞针组件,其中,该撞针本体由硬度值介于洛氏硬度42至洛氏硬度95之间的材料所制成,而该冲击头由硬度值介于洛氏硬度60至洛氏硬度100之间的材料所制成。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钉枪的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撞针组件主要包括:一撞针本体、一材料硬度大于撞针本体且结合于撞针本体前端面的冲击头;其中,该冲击头外径与撞针本体前段外径相同,该冲击头是一体制成,其一端材料密度较低而另一端材料密度较高,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与撞针本体前端面结合,而该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包括:
将冲击头与撞针本体作垂直上下对正;
使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底面与撞针本体前端面保持一距离;
将冲击头与撞针本体预热至设定温度,使撞针本体及冲击头材料组成粒子中,其中熔点较低的粒子接近熔解而产生高度粘着性;以及
最后将冲击头自材料密度较高的一端的顶端朝撞针本体前端面加压维持一结合时间,并在该结合时间使撞针本体材料粒子产生游离而渗入融合到冲击头中材料密度较低一端,使撞针本体前端因而与冲击头结合成一体。
所述打钉枪的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其中,该撞针本体前端面突设有结合柱,在该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的底面上与撞针本体前端面突设的结合柱对应的位置凹设有嵌合槽,并使该结合柱与该嵌合槽作嵌入结合。
所述打钉枪的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其中,该冲击头自材料密度较高的一端的顶端朝撞针本体前端面加压维持的结合时间为3秒至24小时之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打钉枪的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撞针组件主要包括:一撞针本体、一材料硬度大于撞针本体且结合于撞针本体前端面的冲击头;其中,该冲击头的外径与撞针本体前段外径相同,冲击头以一体制成,其一端材料密度较低而另一端材料密度较高,冲击头材料密度较低一端位欲与撞针本体前端面结合端,而该撞针组件结合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向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5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