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0309.9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远;崔光耀;袁金秀;李庚许;杨彦岭;孙宪武;王海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徐瑞丰;董金国 |
地址: | 1014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隧道 衬砌 抗震 减震 能力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紧贴围岩设置的初期支护(1)和位于初期支护(1)内侧的二次衬砌(3),所述初期支护(1)上沿隧道纵深方向等距设置有环向减震缝(6),所述二次衬砌(3)上沿隧道纵深方向等距设置有衬砌台车施作二次衬砌(3)时留下的施工缝(4);所述环向减震缝(6)内填充有含橡胶颗粒的混凝土(7),所述施工缝(4)内填充有沥青砂拌合料(13),且所述环向减震缝(6)和施工缝(4)交错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4)的中间位置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8),所述施工缝(4)的迎水面(11)上设置背贴式止水带(9),所述施工缝(4)的背水面(12)上填充有嵌缝膏(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3)之间还铺设有防水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环向减震缝(6)之间、各个所述施工缝(4)之间均取同样间隔,各个所述环向减震缝(6)之间的间隔等于衬砌台车的长度。
5.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隧道内的初期支护(1)设置环向减震缝(6),所述环向减震缝(6)沿隧道纵深方向间隔设置,之后在所述环向减震缝(6)内填充含橡胶颗粒的混凝土(7);
步骤二、通过湿喷机将含橡胶颗粒的混凝土(7)喷射至所述环向减震缝(6)的表面及其两侧;
步骤三、利用衬砌台车在模筑混凝土进行二次衬砌时产生的施工缝(4),在此施工缝(4)中设置防水带,同时在施工缝(4)中填充沥青砂拌合料(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含橡胶颗粒的混凝土(7)在所述环向减震缝(6)表面的喷射厚度为所述初期支护(1)厚度的1/3;在所述环向减震缝(6)两侧5-10倍缝宽范围内喷射含橡胶颗粒的混凝土(7),其厚度由所述环向减震缝(6)两侧向外逐渐增厚至初期支护(1)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防水带包括中埋式橡胶止水带(8)和背贴式止水带(9),所述施工缝(4)的中间位置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8),所述施工缝(4)的迎水面(11)上设置背贴式止水带(9),所述施工缝(4)的背水面(12)上填充有嵌缝膏(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隧道衬砌抗震减震能力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之间还包括一步骤,即在所述初期支护(1)和二次衬砌(3)之间铺设防水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3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