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8782.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锋;李文顺;丁立;李群杰;牛国斌;李喜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09 | 分类号: | H01M50/609;H01M50/3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于兆惠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蓄电池 杠杆 自动 限位 短路 补加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补液排气组合盖上分别设有补加液口和排气口,补加液口的下方设有延伸至电池壳体内部并具有储气防短路功能的进液管,补加液口的内侧上部设有中空密封碗,补加液口的内部设有与中空密封碗适配的密封钉,密封钉的底端与增力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邻近进液管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下部设有悬吊支杆,增力杠杆的另一端与浮桶固定连接,浮桶漂浮于液体中,增力杠杆通过销轴铰接于悬吊支杆上用于实现增力作用。本发明操作方便快捷、低成本少维护且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电池补加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会发生电解水的副反应,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水并产生气体,一般正极产生O2,负极产生H2,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部分单体蓄电池或蓄电池组整体缺液体的现象。原来蓄电池的技术设计均采用在蓄电池内部极板之上预留较大的储液空间,预先储备较多的液体来实现延长维护周期的目的,该原始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采用人工逐个观测蓄电池内每个单体蓄电池中的液体液面高度并需逐个通过注液孔进行人工补液,使用维护操作极不便,维护频繁且难度较大;2、因单体蓄电池预留较大的储液空间而形成蓄电池的体积比容量较低。以上这些缺陷限制了开口式蓄电池高体积比容量及少维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快捷、低成本少维护且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液排气组合盖上分别设有补加液口和排气口,其中补加液口的下方设有延伸至电池壳体内部并具有储气防短路功能的进液管,补加液口的内侧上部设有中空密封碗,补加液口的内部设有与中空密封碗适配的密封钉,该密封钉的底端与增力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邻近进液管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下部设有悬吊支杆,增力杠杆的另一端与浮桶固定连接,浮桶漂浮于液体中,增力杠杆通过销轴铰接于悬吊支杆上用于实现增力作用。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悬吊支杆的底部设有分流化滴筛,该分流化滴筛上设有滴孔,分流化滴筛位于补加液口的下方用于将液体分散成不连续的滴状。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杠杆式自动限位防短路补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补液排气组合盖上分别设有补加液口和排气口,其中补加液口的下方设有延伸至电池壳体内部并具有储气防短路功能的进液管,进液管的末端设有向上弯折且与进液管相连通的出液口,出液口的内侧设有中空密封碗,出液口的内部设有与中空密封碗适配的密封钉,该密封钉的顶端与第一增力杠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增力杠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增力杠杆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第二增力杠杆的另一端与浮桶固定连接,浮桶漂浮于液体中,邻近密封钉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下部设有第一悬吊支杆,第一增力杠杆通过销轴铰接于第一悬吊支杆上,邻近连接杆的补液排气组合盖下部设有第二悬吊支杆,第二增力杠杆通过销轴铰接于第二悬吊支杆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出液口的底部设有分流化滴筛,该分流化滴筛上设有滴孔,分流化滴筛位于出液口的下方用于将液体分散成不连续的滴状。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分流化滴筛的底部设有锥形化滴孔。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中空密封碗上设有橡胶密封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保障在蓄电池缺液时,浮桶位移,与浮桶相连的套有密封橡胶环的密封钉位移,脱离与之配合的中空密封碗而打开补加液装置进行自动补加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