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28539.1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3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41;G06F21/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屏 嵌入 指纹识别 功能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指纹识别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指纹硬件设备中都开始植入指纹模组,但是在指纹模组的植入过程中,手机的结构势必要留出空间安放指纹模组,尤其在目前最求高屏占比的条件下,会导致给手机的整体设计带来不可阻扰的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极为双层电极,其依次包括第一电极10、薄膜11以及第二电极12,而电极加间隙在6mm左右,这样的电极分辨远远不够识别指纹间的电容电势差,也就是说,现有的显示屏无法实现指纹识别功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指纹识别设备中指纹模组占用空间大、给设计带来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对触控电极进行细分,将触控电极分为若干等份的细电极;
当显示屏检测到指纹时,通过增强电压和电流来驱动电子波移动,以获取指纹峰谷间的电容,然后进行数字转换,得到指纹图形,实现指纹识别。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其中,将触控电极分为100等份。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其中,当显示屏处于未解锁状态时,在显示屏的指纹侦测区显示指纹区域,并提示用户进行指纹解锁。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其中,当显示屏处于解锁状态时,根据识别的指纹进行触控操作。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双层触控电极、以及位于双层触控电极之间的薄膜。
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其中,包括:
细分模块,用于对触控电极进行细分,将触控电极分为若干等份的细电极;
识别模块,用于当显示屏检测到指纹时,通过增强电压和电流来驱动电子波移动,以获取指纹峰谷间的电容,然后进行数字转换,得到指纹图形,实现指纹识别。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其中,将触控电极分为100等份。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其中,当显示屏处于未解锁状态时,在显示屏的指纹侦测区显示指纹区域,并提示用户进行指纹解锁。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其中,当显示屏处于解锁状态时,根据识别的指纹进行触控操作。
所述的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系统,其中,所述显示屏包括双层触控电极、以及位于双层触控电极之间的薄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直接将指纹识别嵌入到显示屏中,在不减少屏占比的设计条件下,同样能够进行指纹识别,同时能够让指纹在显示屏任意指定的地方进行读取并且解锁,增加了新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电子运动方向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中触控电极实现指纹识别功能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在显示屏中嵌入指纹识别功能的方法较佳实施例,其包括步骤:
对触控电极进行细分,将触控电极分为若干等份的细电极;
当显示屏检测到指纹时,通过增强电压和电流来驱动电子波移动,以获取指纹峰谷间的电容,然后进行数字转换,得到指纹图形,实现指纹识别。
本发明直接把指纹识别嵌入到显示屏(触摸屏)中,在不减少屏占比的设计条件下同样能够进行指纹识别,同时让指纹能在显示屏任意指定的地方进行读取并且解锁,提高相关的用户体验。本发明在原理及结构上的创新,利用当前触控技术,通过对触控电极的处理达到在算法上同时能够使用指纹识别及触控。
下面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地质信息智能化识别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