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8302.3 | 申请日: | 2017-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寒;赵万忠;杨遵四;王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06 | 分类号: | B62D3/06;B62D3/10;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力 循环 转向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所述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管柱、方向盘转角传感器、齿扇、双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转向摇臂、转向横拉杆、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左助力电机和右助力电机;
所述转向管柱一端和所述方向盘固定相连,另一端和所述双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安装在转向管柱上,用于获取方向盘转角,并将其传递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双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一个输入端和左助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另一个输入端和右助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左助力电机、右助力电机用于根据各自接收到的电流信号提供转向助力给所述双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
所述转向管柱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和双向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之间设有螺杆;
所述齿扇的齿面和所述螺杆啮合、转心和所述转向摇臂的一端铰接;
所述转向摇臂的另一端和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中心铰接;
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两端分别和汽车的两个前轮相连;
所述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均设置在汽车上,分别用于获取汽车的车速和横摆角速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分别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左助力电机、右助力电机电气相连,用于根据获得的方向盘转角、车速、横摆角速度计算左助力电机和右助力电机需要提供的补偿助力,并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传递给所述左助力电机、右助力电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计算理想横摆角速度与方向盘转角关系;
步骤2),建立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模型和整车二自由度模型,并基于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模型和整车二自由度模型,建立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3),建立自适应容错控制的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4),建立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参考模型和理想模型,并基于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参考模型和理想模型,建立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结构;
步骤5),基于自适应容错控制的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结构,建立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并采用所述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对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进行稳定性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助力循环球式转向系统的容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理想横摆角速度ωr*与方向盘转角θsw关系为:
式中:a0=k1k2(a+b)2+(k2b-k1a)mu2;b0=k1k2(a+b)u;L为前后轴轴距;u为汽车速度;Ks为预设的横摆角速度调整参数;k1、k2为前后轮侧偏刚度;a为质心到前轴轴距;b为质心到后轴轴距;m为整车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83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