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顶推法施工的跨线桥设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4989.3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颜炳仁;冷冬;魏刚;黄文宏;马记;李建宝;王陈;谢青春;井伟文;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推 施工 变截面梁 跨线桥 城市道路 设计施工技术 城市建筑物 合拢 地基处理 既有铁路 桥墩承台 桥墩基础 施工干扰 主体施工 转体施工 后背梁 滑动层 基础带 联系梁 转体 滑板 管桩 跨线 桥墩 公路 立交桥 狭窄 保证 联合 替代 铁路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顶推法施工的跨线桥设计施工方法,属于变截面梁体设计施工技术领域,其主体施工作业可远离所跨越的空间,保证既有铁路、公路或城市道路不受施工干扰,保证了桥下安全,是在不适合转体法施工时的一种替代方案。本设计施工方法,包括临时管桩地基处理,与桥墩基础联合的滑板基础,滑动层,顶推后背梁,将基础联系梁、桥墩承台基础、桥墩组成的联合基础带着变截面梁体同时顶推实现与另一侧跨线合拢步骤。这种方法,适用于城市建筑物密集等场地狭窄无转体施工条件的跨铁路、跨公路或城市道路的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顶推法施工的跨线桥设计施工方法,属于变截面梁体设计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跨铁路、公路或城市道路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中,为了减少对变截面梁体跨越空间的干扰与影响,保证既有铁路、公路或城市道路上的行车安全,以往一般采用挂篮法分段悬浇混凝土。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当前多采取更为安全的转体法及顶推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转体法需要较大的施工专场地及开阔的空间范围,在施工时需要拆除旋转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同时转体过程中所有工程荷集中在球面支点一处,工程整体稳定性差,风险高。而顶推法较适合于钢结构变截面梁体,对变截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难于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顶推法施工的跨线桥设计施工方法,为不适合转体法施工条件的备选择方案,具有技术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合顶推法施工的跨线桥设计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跨线桥沿跨线限界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侧,每一侧根据具体的变截面梁体确定技术参数,计算全桥集中于联合基础的受力荷载,根据最不利荷载数据,在完成桥墩钻孔桩的条件下,结合地质情况分别用临时管桩基础进行地基加固,然后在临时管桩基础、桥墩钻孔桩组成的桥墩桩基上施工滑板基础;
步骤B、完成滑板基础施工后,以预应力钢绞线束控制与滑板基础一体的顶推后背梁,对滑板基础进行堆载预压以消除沉降,预压过程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根据观测数据,确定完成沉降后进行卸载;
步骤C、完成卸载后,将滑板基础表面磨平,用电子水准仪测量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
步骤D、表面磨平完成后,在滑板基础与桥墩承台基础间施做滑动层;
步骤E、滑动层完成后,在跨线限界两侧远离安全区浇注联合基础和变截面梁体,然后用设置在顶推后背梁处的千斤顶,将联合基础带着变截面梁体同时顶推实现与另一侧跨线合拢,最后利用线路封闭时间,完成变截面梁体合拢段施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联合基础包括两个桥墩承台基础、连接两个桥墩承台基础的基础联系梁、设置在每个桥墩承台基础上的桥墩,变截面梁体设置在两个桥墩上且与桥墩一起预制。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A中的临时管桩基础为若干根管径Ф400mm、混凝土标号为C80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临时管桩基础为非均匀设置,桥墩承台基础滑动区域内的临时管桩基础密度大于桥墩承台基础非滑动区域内的临时管桩基础密度,滑板基础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滑板基础为C5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B中的顶推后背梁设置在滑板基础的顶推侧,预应力钢绞线束采用后张法设置在滑板基础内和顶推后背梁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C 中采用混凝土打磨机将滑板基础表面磨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D 中的滑动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三层,最下层为石腊,中间层为滑石粉,最上层为聚四氟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49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