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疖蝙蛾的特异性DNA序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3904.X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3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琼;陈珊;李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3 | 分类号: | C12N15/53;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 |
地址: | 41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疖蝙蛾 特异性 dna 序列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鉴定疖蝙蛾Endoclita nodus(Chu and Wang,1985)(异名:Phassus nodus Chu et Wang,1985)的特异性DNA序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性检测基因为CO I基因,具有基因序列SEQ ID NO.1。测序结果通过手工校对、序列拼接,并在NCBI中进行Blast相似性搜索,确保所得序列为特异目标DNA序列。疖蝙蛾的种类鉴定依靠形态学鉴定所实现,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疖蝙蛾特异性DNA序列,有利于实现对疖蝙蛾不同虫态和不完整标本的快速、准确鉴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疖蝙蛾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序列,用于该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
背景技术
疖蝙蛾
对疖蝙蛾的准确识别和鉴定,既有助于林业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其对林木危害,又是该虫的虫草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蝙蝠蛾科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的核心步骤。目前,对疖蝙蛾的鉴定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昆虫分类学家根据成虫的形态学特征来实现,其他虫态的鉴定需要饲养至成虫。由于该虫饲养周期长、难度大,尤其对形态不完整的标本、不同虫态和幼虫被虫草菌寄生后的僵虫状态就更难以辨别和鉴定,急需寻求一种新的快捷准确的方法,来弥补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的不足。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利用标准的、有足够变异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DNA barcode)自身在物种种内的特异性和种间的多样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它可以对物种进行快速的自动鉴定。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个或一些短的DNA基因片段作为条形码来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识别的技术。近几年来,条形码技术已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生物鉴定手段,不仅可对传统鉴定方法作强有力的补充,而且因为其更客观、准确,突破以往对经验的过度依赖,能帮助鉴定物种、发现新种和隐种、重建物种和高级阶元的演化关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师范大学,未经湖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3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着剂组合物及抗静电表面保护膜
- 下一篇:氯吡格雷及其硫酸盐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