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0123.5 | 申请日: | 2017-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2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德丸裕贵;森和彦;高桥馨;水谷大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H01T1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火花塞,在确保中心电极与焊接到中心电极的由贵金属或者贵金属合金构成的贵金属端头的良好的接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点火部的耐久性。在火花塞中,中心电极与贵金属端头通过熔融部而接合,熔融部的端头侧边界是向熔融部侧凸出的形状。另外,熔融部的中心电极侧边界是向中心电极侧凸出的形状。进而,熔融部的露出于外表面的部位的外形线是向熔融部侧凹陷的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汽车、热电联供系统、气体压送用泵等内燃机用的火花塞。该火花塞具有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在其间设置有火花放电间隙。通过该火花放电间隙中的火花放电而对混合气体点火。
在这样的火花塞中,由于引擎的高性能化/免维护等而要求提高使用寿命,在中心电极中的相对部即作为面对火花放电间隙的部位的火花放电部配置有Ir合金等贵金属端头。
在此,贵金属端头(Ir合金等)与中心电极母材(Ni合金等)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大。因此,为了防止由热应力导致的端头的脱落,通过激光焊接而形成具有贵金属端头与中心电极母材的大致中间的热膨胀系数的熔融层。由此,通过使热应力降低,确保贵金属端头与中心电极母材的接合性。另外,为了在确保良好的接合性的同时还具备点火部的耐久性,公知调整了熔融层的端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关系等的火花塞。(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5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火花塞在确保良好的接合性的同时还具备点火部的耐久性,但是,本发明人专注研究的结果是,关于点火部的耐久性,存在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因此,本申请发明鉴于上述情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中心电极与贵金属端头的良好的接合性的同时使点火部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的火花塞。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火花塞,具有:棒状的中心电极,沿轴线方向延伸;筒状的绝缘体,在自身的前端侧保持所述中心电极;筒状的主体配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体的外周;接地电极,接合于所述主体配件的前端部;以及贵金属端头,接合于所述中心电极的前端部,隔着间隙与所述接地电极的端部相对,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贵金属端头通过将所述中心电极的成分与所述贵金属端头的成分熔融而成的熔融部而接合,在所述火花塞中,在包含所述轴线的剖面中,所述贵金属端头与所述熔融部的边界即端头侧边界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最靠后端侧的点X至外周端A的范围内的形状是向所述熔融部侧凸出的形状,在包含所述轴线的剖面中,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熔融部的边界即中心电极侧边界在从所述轴线方向的最靠前端侧的点Y至外周端B的范围内的形状是向所述中心电极侧凸出的形状,所述熔融部中的露出于外表面的部位的外形线是向该熔融部侧凹陷的形状。根据该方式的火花塞,贵金属端头与熔融部的边界即端头侧边界以及中心电极与熔融部的边界即中心电极侧边界都是向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质侧凸出的形状,因此在各个边界部处缓和由于热膨胀差产生的应力,不易发生各个边界处的剥离。另外,由于贵金属端头与熔融部的边界即端头侧边界是向熔融部侧凸出的形状,在由于火花放电而损耗了贵金属端头的放电面时,熔融部不易露出于放电面,因此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进而,熔融部中的露出于外表面的部位的外形线是向熔融部侧凹陷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熔融部处发生放电的可能性。
(2)在上述方式的火花塞中,也可以是,在包含所述轴线的剖面中,从所述轴线方向的最靠后端侧的点X至所述外周端A的范围内的所述端头侧边界中最远离穿过所述轴线方向的最靠后端侧的点X与所述外周端A的直线的部位,位于比从所述贵金属端头的外周面向内侧进入了所述贵金属端头的外径的1/4的位置靠径向外侧处,。由此,在由于火花放电而损耗了贵金属端头的放电面时,熔融部更加不易露出于放电面,因此能够具有更加良好的耐久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01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3D成像的激光阵列
- 下一篇:一种模仿大自然的负离子发生器